——三论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
近期,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暨双招双引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作出了系统安排,拿出了一系列实招,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状态,抓紧每一天、抓住重点事项、干好每件事情,按下转型发展“快进键”,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总量,以工作实绩展示改进工作作风实效。
双招双引不仅仅是简单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而是关涉淮南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和财政收入、民生问题。对于淮南来说,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产业转型步伐的快慢,关键要看有没有一批大项目、优质项目的强力支撑。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一些地方和干部还存在招商意识不强等思想认识跟不上的问题,多年来形成的“煤老大”依赖、惰性思维,十分顽固,对招商引资认识不到位,热情不高,“坐等上门”思想严重。招商引资浮于表面,方法不多、方式单一、措施不实,热衷于每个月跑出去、转一圈,两手空空回来。2021年度,全市63个市直部门共外出567次,考察了907家企业,实际签约项目寥寥无几。招商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激励措施不够实。
我们要紧紧抓住用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2021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这对于淮南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积极跟进、主动对接,把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内容细化实化,搞清楚我们有什么、需要什么,搞明白人家有什么、需要什么,围绕淮南和闵行的共同切合点,在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方面,力求有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要抓住和用活合淮一体化发展机遇。要把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作为长期战略,认真落实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想方设法共建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的产业园区,积极承接白色家电、智能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溢出产业、配套产业。要抓住用活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机遇。围绕“四化同步”打造“一极四区”,按照“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思路,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里大盘子,把淮南打造成为皖北地区重要增长极。
要敢于拼抢项目,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今天的投资方向,就是明天的产业取向;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就没有增量,就没有高质量发展。淮南要转型,增量从哪里找,增速如何保持,就是要靠招商引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盯目标,抓好落实,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抓项目、抓招商,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确保实现“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535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20亿元以上”等年度目标任务。要聚焦重点抓招商,现在我们招商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招引项目的产业集聚性、关联性不高。各区县、园区要明确主攻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攥紧拳头发力。要立足“一产”实际,积极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要立足“二产”实际,认真落实《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六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紧扣产业发展链条,深入研究、系统谋划,逐一梳理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上下游企业和技术、产品、服务,找出缺项、列出清单,组建强有力的招商小分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实力民企,既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要创新方式抓招商,招商方式是招商成功的关键一环,我们现在的招商方式还过于单一,项目包装、推介、洽谈不够专业,捕捉招商信息的灵敏度不高。各级各部门要开动脑筋、各扬所长,想尽一切办法,用好市场力量和人脉资源,找到政府和市场主体利益的契合点,加强与我市主导产业相关联的基金公司、行业商协会的对接洽谈,大力开展商协会招商、资本注入式招商、反哺式招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