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通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1年,大通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大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举旗帜,让新思想厚植大通沃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大通区第一时间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推动全会精神入心入脑。
一年来,该区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中之重,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集中研讨9次,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开展中心组学习233次、研讨106次。
一年来,该区创新宣讲会、网络在线学习、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大通区政府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加强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专栏建设,通过网站专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把党的最新理论传递到最基层。
聚民心,把全区干群士气鼓舞起来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聚民心汇民智。一年以来,大通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大通要闻、部门动态、乡镇街道工作动态3400多条,“中国大通”官方微博、“大通区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持续发布报道2200多条,群众阅读200余万次。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在《安徽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300余篇,在《淮南日报》等市级主流媒体刊发宣传稿件400余篇。
做好社会宣传,赓续精神血脉。大通区举办了“礼赞伟业”书画摄影作品展、“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文艺演出、党史学习知识测试和演讲比赛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育新人,让核心价值观浸于心见于行
好人精神引领城市文明。该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大通好人”推荐评选活动,评选出“大通好人”10人。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岗位学雷锋标兵”评选活动,命名10个集体为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1人为区“岗位学雷锋标兵”,营造了崇尚、学习、关爱、争当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浓郁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区委宣传部、区妇联联合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媳”评选活动,评选出15户“最美家庭”、12户“最美婆媳”,坚持线上线下宣传、扩大影响力。同时,以家庭为主题,开展“光盘行动”,营造了“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习惯。
兴文化,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每逢节日,上窑镇马庙村都会举办文化惠民文艺汇演,坚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育人细无声。2021年,大通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出一批快板、话剧、舞蹈、歌唱、朗诵、歌伴舞等艺术作品。举办“礼赞伟业”书画摄影作品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征文活动等活动,参加全市“百年风华颂”淮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区文化馆、图书馆、各乡镇文化站共计开展文艺演出40场次,开展培训活动84场次,读书活动5场次,展示活动6场。
展形象,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队伍是干事创业之本。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创办“周末读书班”,加强年轻干部党史学习教育,锻炼培养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队伍。注重挖掘大通区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征集为群众办实事事项43项,其中,保居民就业、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7件实事被列为重点推进项目,让党员干部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抓创建,让大通美起来靓起来
文明创建让城市更美好。
大通区坚持以创促建,成立了区创城指挥部,认真落实区领导“包保”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压紧压实创建主体责任。坚持建好、用好、管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3个,全区5个乡镇(街道)、42个行政村、15个社区实现全覆盖。开展区级文明村镇评选工作,授予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孔店乡为“区级文明镇”,授予马庙村等20个村为“区级文明村”荣誉称号。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共评选出249户“星级文明户”。目前,全区42个村被命名为区级文明村,4个乡镇被命名为区文明乡镇,达标率100%,实现了全覆盖。(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