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2022年新春经济建设探访
2月4日,大年初四,春立枝头,年味正浓。
凤台县尚塘镇郭王村返乡创业大学生王贝就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备战”,清理消杀,检修设施,王贝在他的现代化养殖场里忙个不停。
“去年在行情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出栏两批次、6000多头生猪。今春,我们打算首批引入3000头猪仔,开足马力,继续增量提质。”王贝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和记者唠着。
五年前,王贝主动放弃省城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返回家乡,从父母手中接过创业的大旗,利用所学知识,开启了现代化养殖新模式。经过几年发展,王贝的养殖场逐步发展成为年存栏万头、舍下养殖、屋面光伏的现代化、标准化、综合循环利用的新型养猪基地,并注册成立安徽良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2000余万元,不仅解决安置了省内外数名大学生就业置业,他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投身脱贫攻坚,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勤春早。在凤台县马店镇北刘集村,90后青年刘虎笑在自己承包的160亩稻虾种养基地,指着连片的水面说:“每天俺都要来看看,现在虽然是春天了,但虾苗们依然还在冬眠期,俺这这么大的水域里还放养了鲫鱼、黑鱼等鱼苗,今年肯定会比去年更好。”刘虎笑中专毕业,曾在外面打拼了几年后,选择回乡创业,托管了近400亩地,一边搞稻虾种养,一边发展农业规模化种植,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发展转型,产业先行。近年来,凤台县坚定不移破除煤炭路径依赖,深度提升内生动力,给足政策,鼓足干劲,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大学生和乡村“能人”回乡创业置业。青年创业,巾帼创业,勇立潮头;传统养殖,特色种植,百花齐放。全县上下创业热潮此起彼伏,涌现出了润航循环农业、绿港智慧农业等明星产业和一批有闯劲、有创新、有实干的创业示范带头人,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春节期间,我们开发区除安排人员轮流值守的同时,还发动人员利用节日走亲访友的机会,与凤台在外发展好、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人士交流、座谈,开展亲情招商、乡情招商,向他们推介凤台的招商引资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多关注、支持家乡发展,回家乡投资兴业。”新春上班第一天,在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颜晓东告诉记者。
春风十里,未来可期。在凤台经济开发区,记者看到,春节期间虽然褪去了平日的繁忙,但坚守在岗位上的建设者们却没有丝毫懈怠,大家都以饱满热情迎接区域发展的新征程。颜晓东告诉记者,企业建设和运营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快速跟进和解决。今年是园区发展全面提速提质的重要一年,将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工、投产。今年,他们将继续全面实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负责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跟踪,一个项目一班人,一个企业一方案,深度打造开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以集中成片标准化厂房建设为开发区“北上”战略抓手,打造开发区乃至全县未来几年的新经济增长点。谋划实施总投资19.93亿元的凤台县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预计2023年将全面建成约1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从而极大提升开发区项目承载能力,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从新发展理念中找出路、想办法、破难题,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凤台县思考和解答的重大命题。
近年来,凤台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全省聚力打造“一极四区”、加快皖北全面振兴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集全县之力破题起势,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开放带动,持续发展,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战场”,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摆在突出位置,建立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工作新机制,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招大引强和落地见效,全力推进“1+3+8”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推进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合作共建、产城融合,着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聚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两化”融合企业、“两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高新产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全方位姿态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县域流动,以争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排头兵为目标,全力构筑凤台现代化建设的产业之基,一个更加开放、生态、幸福的新凤台正迎面走来。
新时代,新征程,新命题,凤台奋楫逐浪,使命必达。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凤台正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力争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强链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早日投产达效,丰富产业业态的同时,为凤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通讯员 徐艳友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