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综述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乎众多家庭福祉和社会安定稳定,也是释放人才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我市紧密结合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坚持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形式确保就业工作稳定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优势,服务周内集中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招聘、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创业指导、企业HR经理人进校园等一系列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就业服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多渠道开展政策宣讲。多渠道进行政策宣讲,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创业的认识,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平台、LED大屏滚动播放、发放宣传展页等方式多渠道宣传就业政策,实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市场供求状况等就业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和精准推送等服务,对有求职意愿的,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
——组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市、县(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结合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安排,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组织系列专场招聘活动,2021年至今,全市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984场,其中,线下招聘会701场,参加招聘单位数13325家,提供就业岗位数352529个;线上招聘会283场,参加招聘企业4062家,提供就业岗位363152个。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同步招聘的方式,在安师大举办“2021年淮南市招才引智安徽师范大学专场招聘会”、在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组织举办2022届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参加“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西安站、重庆站招聘会”等活动,组织86家优质企业提供了电气工程、工程管理、软件工程、地质工程、工商管理、会计等优质就业岗位1263个,拟招聘上千位高校毕业生。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提高我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为学校、毕业生、企业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搭建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与智力交流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推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职等你来”就业小程序等服务,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积极开展就业见习工作。通过制定实施办法、确定见习基地、征集见习岗位,搭建对接平台、完善就业服务,深入推进就业见习工作,积极帮助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加强岗位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897个,吸纳1051名符合条件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见习,并发放就业见习补贴资金169.8万元。通过微信、电话、线上线下招聘会、部门网站等多媒体形式向企业征集就业见习基地和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信息;积极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开发有一定技术含量和业务内容、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措施、且为非涉密非核心的辅助性就业见习岗位。开发高校毕业生满意的工作岗位,促进高质量就业。
——认真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报到工作。经过整理、信息采集、录入、入库等工作,目前已录入高校毕业生档案2482份。通过在市人社局官网飘窗宣传高校毕业生报到工作、发布《应届高校毕业生自助服务指南》、开通高校毕业生网上报到、主动到本地各大院校沟通协调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好应届毕业生档案接收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的接收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政策,核对转递的档案,严把档案入口。及时将档案信息录入系统,方便毕业生查询,对急需要转出的档案优先处理,并做好系统记录。让每一份档案来有其源,走有去处。
——发放各类补贴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发放2021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校园招聘会补贴、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保、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等,发放各类补贴资金约54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记者 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