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推进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谋划项目49个,总投资329亿元。全力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和寿县九里保庄圩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引江济淮工程、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等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先后批复并开工建设。”
“我市把水利建设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市委督查考核办定期督查,精准化开展督查服务,着力破解各类难点问题。建立‘绿色通道’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水利、公管等部门密切配合,提前做好工程建设招投标相关工作,为工程建设赢得主动。创新建管模式,通过招标选定服务咨询单位开展建管工作,部分工程还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方式开展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先后建成世行贷款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沿淮洼地应急工程、禹王(朱集、瓦埠湖)3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完成泥河(架河、万小河、梁家湖、肖严湖)等5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一批水利重点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解决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人口240.73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92.2%。西淝河泵站工程、高塘湖排涝站工程在2020年汛期,累计开机5534.6台时、排水5.97亿立方米,59处生产圩无一溃破,彻底解决西淝河、高塘湖流域‘关门淹’问题,据测算两泵站减灾效益为3.86亿元,工程效益显著。”
日前,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利建设考核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共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98.19亿元,其中水利基建投资87.69亿元,农村水利投资11.4亿元,进一步补齐了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规划总体部署,立足淮南水利发展实际,我市编制完成了《淮南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以防洪提升、节水和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四大类62个项目,估算投资614.84亿元。”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推进我市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市水利部门将坚持‘开年即冲刺、起步就加速’的理念,以‘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为契机,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成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寿县九里保庄圩加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淮干峡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近期治理工程、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淮南市城市防洪圈堤防达标建设工程等。实施凤台县永幸河、寿县陡涧中心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开展瓦埠湖、肖严湖等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淮河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淮河淮南段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推进淮南市主城区淮河沿线综合环境治理,重点实施淮河南岸田家庵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重点湖库水生态治理,实施瓦埠湖、高塘湖、焦岗湖等水生态综合治理,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供水工程体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扩大供水工程规模,加强应急供水能力,规范工程管理,提高供水水质,初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