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内外兼修”让文明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内外兼修”让文明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1/17 9:31: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洞山公园总是人流如织,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淮南市民都知道,洞山公园是市委、市政府的原址。市委、市政府搬迁后,原址没有用于商业开发,而是建成了城市生态公园。这一惠民之举,既拓展了市民城市活动空间,也提升了老城区的品质。

爱上一座城,始于颜值,终于品质。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城市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今年以来,我市吹响了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最高规格指挥机构,下设12个专项工作组;实施市级领导包保街道(乡镇)制度,安排468家单位组队包保139个城市社区;完善了督查考评机制,市创指办常态化开展月度测评和日常督查,市纪委监委将创建督查纳入“三个100”专项督查,市委督查考核办不定期会同创指办开展专项督查,唱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合唱”。

三年创城路,头年起好步。我市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实施“八大提升行动”为主抓手,坚持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能级,聚焦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形象,聚焦习惯养成、提升文明素养,扮靓“面子”,做实“里子”,让淮南更具颜值与气质。

精心“梳妆打扮”,提升城市颜值

11月10日,田家庵区南山村菜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崭新的菜市场,舒心的购物体验,市民乐得合不拢嘴。“这个菜市场离我家近,品种多,种类全,而且环境很好,整洁有序。”居民吴先生说。

基础设施是文明城市的“筋骨”。我市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能级。南岭新村、御香山、邻里中心等一批标准化菜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特别是新建的南岭新村菜市场,从根源上解决了长期以来97处临时菜市占道经营问题;新淮、西城、朝阳、南山村、谢家集区熙城熙园、新家园等菜市场都明确了新建或改造方案,正在有序推进中。开展主城区道路专项整治,完成纬一路、舜耕路大中修改造,完成14个主要交通路口渠化改造,维修路面5.8万平方米、人行道板3.6万平方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及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对10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对294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市容环境关乎城市形象。今年以来,我市着力优化市容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架空线缆整治工作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延伸,目前已完成潘集区北城菜市场、大通区南城菜市场、金太阳社区、东城市场等处弱电线缆整治和部分强电勘查。实施沿街立面“整容工程”,集中拆除一批破损户外广告和私搭乱建,清理“牛皮癣”小广告,修缮残破外立面。提升环卫保洁精细化水平,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周边环境卫生治理,进一步消除卫生死角。

交通秩序是城市的文明窗口。我市着力提升交通秩序,强化勤务管理,实施高峰守点、平峰巡线、低峰到片的动态管理勤务。强化停车管理,施划“绿色停车位”55处983个,设置“夜间停车位”5处480个,可日周转车辆4.71万辆次。优化交通组织,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制定了39处路口的改造方案并推广实施,在洞山立交桥东侧设置电动车行车通道。治理校园门前拥堵,积极开展校园护学岗工作,在洞山中学等8处学校周边路段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共增设交通信号灯27处、视频监控和电子警察47套,施划标识标线14.83万平方米、停车位0.93万个,安装、更换护栏1.09万套。推进电动车登记上牌和驾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工作,在全市设置电动车登记上牌服务点137个,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上牌服务。

涵养“精气神”,提升城市气质

“请自觉遵守交通信号灯指挥,安全文明有序通行。”“骑电动自行车请佩戴安全头盔。”……每个工作日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在淮南城区主要道路叉口,都能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持文明劝导旗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指挥市民有序地过马路。从今年6月起,我市100家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中心城区20个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推动市民文明交通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在精神。

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使文明好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举办淮南市第一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对志愿服务工作者和志愿服务骨干代表70余人进行培训。制定发布淮南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标准,建立全市各级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档案,成立淮南市志愿服务典型评委会专家库。按照“3+1”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县、乡、村三级文明养犬志愿服务队伍623支。市第一人民医院荣获全国第六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人获评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报寿县小甸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点。

我市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蒋荷芝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蒋荷芝、胡常引被评为第七届省道德模范,3人当选“中国好人”,11人当选“安徽好人”。启动了第七届淮南市道德模范推选工作,评选出2021年一、二季度“淮南好人”35人。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三巡六进”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宣传,营造了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