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五季) > 彪炳千秋浩气长存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彪炳千秋浩气长存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1/17 9:20: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邹正方老人系寿县板桥镇革命烈士顾剑萍的孙子,今年已有76岁了。他向我们介绍了家史及顾剑萍烈士的革命光辉历程,从几封泛黄的家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无私无畏的赤子之心,看到了一个为党和人民利益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

顾剑萍,原名邹本瑶,安徽寿县人。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故名随娘家姓顾。1905年出生于一个旧军官家庭。其父原系国民党冯玉祥部的一名军官。1914年顾剑萍在天津读书,1915年到上海宝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民主中学,1925年在上海立信会计训练班,系统地学习了财务会计业务知识。

顾剑萍早在20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他在上海创办长春桃园时,就同地下党联系密切。1930年至1932年他受党的指派,在安徽六合公路局以第五分段段长(后为护路队队长)为掩护,负责地下交通和护送工作。1932年9月,机关暴露遭通缉,远走山西洪洞。

在以后的革命征途中,顾剑萍在国民党部队中搞过兵运工作,后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但主要时间是在鄂豫边区度过的。1938年,顾剑萍随“七十七军”桐柏山区工作团到中共信南地委,任地委工作队队长。

1939年12月,信南县委成立,顾剑萍任县委财经部长,在创建信南根据地的过程中,他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解决当时的经济困难,他提出了广开财路,建立固定的财政来源,采取征收抗日捐、商税,就地开办小型工厂等办法。根据他的提议,信南根据地还改征抗日捐为征收茶叶。顾剑萍为人忠厚,平易近人,谈话很风趣,凡和他接触过的同志,都感到他组织观念强,对同志有火一样的热情,乐于助人。

1942年3月,豫鄂边区行署贸易总局成立,顾剑萍任副局长兼襄河地区财政特派员。1943年调任江汉税务局局长。1944年,襄河地委划分为襄南和襄北两地委,又调他任襄南地区财政特派员。同年8月,在天津行委会召开的选举大会上,顾剑萍作了题为《现在的世界和将来的世界,现在的中国与将来的中国》的形势报告,听了这个报告的同志都感到很受鼓舞。

1945年2月27日,鄂豫边区党委决定顾剑萍为襄南专署副专员。他在襄河工作期间,正是边区财政困难时期,为了解决边区的困难,增辟财源,顾剑萍经常化妆成各类人物,带着警卫员或武装小分队奔波于襄河南北广大地区,出没于敌占区,做各方面人士的工作。1946年6月,顾剑萍参加了中原突围,时任江汉独立旅后勤部政治委员。9月16日,刘子厚、张才千率领一批地方干部和二旅四团先后来到湖北南漳荆山幸家坪与江汉中心县委和江汉支队汇合,成立鄂西北第四地委,刘子厚任书记兼专署专员,顾剑萍任地委委员兼副专员。

1947年4月5日,顾剑萍率800人的武装进行第二次突围,在近一个月的转战中,遭到敌人的数次围追,途经十多个县,部队伤亡失散严重,顾剑萍头负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沿路乞讨到上海,找到上海党组织并受组织派遣任上海浦东区区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8年2月,经过顾剑萍和其他同志的努力,地下党武汉中心小组和地下交通站成立,顾剑萍任组长兼站长,他们以经营皮货的“泰昌行”为掩护,进行地下护送工作。1948年6月,顾剑萍从上海汇报工作返回武汉,由于叛徒出卖遭逮捕。12月22日,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时年43岁。

顾剑萍是一位革命将领,忠贞不屈的英雄。同时他又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一生写了不少家书和工作书信,有封珍贵的遗书,表达了他对家人的亲情和战友的情怀。

信是写给爱妻刘英同志的信:

“刘英同志:已别两载,时己为念,自胡区分袂后,我们环境日趋恶化,终日在游击中过生活,终日在万山中跑来跑去,坚持至今年清明日上,我们又一次突围,由襄西返襄东,经十余县至安徽六安被阻,转湖北罗田山中。我们八百余人,在一个月中遭受几次敌人伏击,日夜追赶,伤亡、失散、掉队已全部无存。我只身突围跑出,前后过一个月讨饭生活,幸而未遭受危险,安全至沪。上海组织特别优待,休息调养一个月,身体伤痕已复原。算九死一生万幸,堪以告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初心砥柱天地间,让先辈的英勇事迹,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刘银昌 李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