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翻开潘集民营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无论是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还是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推动创新发展,潘集区民营企业都肩负重要使命,拥有广阔空间。
踏着发展的节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潘集区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民营经济完成了从“微不足道”到“茁壮发展”的飞跃,广大民营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以问题为导向,千方百计为民企纾困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全国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到今年7月底的1.46亿户。就潘集区而言,截至9月16日,全区共有各类市场经济主体27260户,比2018年增加8958户,增幅达48.95%,其中:民营企业4662户,比两年前增加1837户,增幅达65.03%;个体工商户21841户,比两年前增加6952户,增幅达46.70%;从业人数达66599人。
如何服务好这么一个庞大的集体,答好营商环境“潘集答卷”,潘集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破民营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的市场空间。
针对潘集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区委区政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解决民营企业(工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帮助万华电气、龙派石膏等一批民营企业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龙派石膏土地问题,已于今年8月12日挂网公示,9月15日摘牌。
搭平台清障碍,尽心尽力为民企解忧
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营商环境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近年来,潘集区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聚焦“专精特新”,加强企业梯队培育,全区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户。在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版挂牌企业1户,对已经取得“专精特新”称号的6户企业,通过动态管理,推进企业向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国家级行业“小巨人”迈进。
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和投资平台建设步伐的加快,潘集区民营经济投资更加活跃,投资能力继续增强。2021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8.47亿元,同比增长84.2%。累计完成技改投资9.62亿元,同比增长60.1%。
今年以来,潘集区积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优化行政管理、严打违法犯罪、规范执法行为、强化保障监督,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和企业合法权益;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重点围绕企业开办、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指标发力,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办事、创新、维权难题,尽快缓解“负担重”“人才缺”等瓶颈,有效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激励机制、举报投诉机制,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与我们一家人,一条心。
造氛围重服务,让民营企业迸发活力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对潘集区而言,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离开了土壤,就像鱼儿离开水。为了让更多“草根”经济有机会在潘集大地成长、壮大,潘集区紧盯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相对匮乏等弱点,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给力”的措施。
今年以来,潘集区通过“四送一服”帮助165家企业融资担保贷款61079.8万元,帮助8家企业申请奖补资金818.99万元。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2020年拖欠的39719.35万元全部清偿完成,近百家企业和个人获得了清偿,企业获得了“重生”。
今年以来,潘集区推荐淮南阳光伏体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推荐安徽新鸿药业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安徽新鸿药业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安徽万华电器有限公司申报省3A信用企业,安徽高林包装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信息技术与制造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业。协助淮南市金财担保公司申报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为金财担保公司申请2020年度担保降费奖补78笔,担保金额28995万元。
“尊重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这是潘集区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承诺。对此,潘集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把“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要求落到实处,创造更加优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让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等纷至沓来。(特约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