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八公山文艺评论(第六季) > 一曲普世情怀的颂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一曲普世情怀的颂歌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1/2 8:51: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王阳明谪居的贵州龙场,时为贵州土司的管辖之地。到龙场后,宣慰使安贵荣有感于王阳明的气节和道德文章,主动与他交往。正德三年(1508),土司安贵荣翻修了象祠,并邀请王阳明为新修的象祠作记,即王阳明的名篇《象祠记》。

象祠即象的祠庙。象,这里是人名,传说为虞舜之弟。“有鼻”为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祠。水西彝族人历来崇拜象,把象作为神灵祭祀。那里有“灵博之山”,古名为麟角山。因“灵博之山”上的象祠已破旧不堪,土司安贵荣应乡民的请求,要求将其修复。但这事在当时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是在王阳明看来,认为这是件好事,应该积极支持土司安贵荣的请求。

据传象是舜同父异母之弟,初时不仁,舜以德感化,后封象于有鼻国的执政者。

舜从小胸襟开阔,不计较被人打击和报复。据说在自家“父顽、母嚣、象傲”的日子里,舜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舜经常遭到父亲、弟弟的迫害,然而舜并不在意;相反,“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因此,舜之孝行声名远播。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图》,把舜列为“天下第一孝子”。

以后,象在舜的感化下弃恶从善,“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后人怀之也”。

在安贵荣的恳请下,王阳明觉得情理难却,于是遵嘱撰写了《象祠记》这一名篇。文中阐述了纪念象的两条理由:

一是,舜是德行高尚的圣人,人们表面上纪念象,而实质上是纪念舜的高尚德行、情操,是一种爱屋及乌的现象。象这类品性恶劣的人,都能被舜感化,这是因为舜拥有崇高的品德。

二是,对象这类前后变化大的人要作辩证的历史分析。象的恶行是早期的事,后来被舜的德行感化,成为了一个有德行的人。当地土著族人纪念的是有德行的象,而非昔日的象。传说中的象弃恶从善后,能任贤使能,泽加于民,深得彝人的敬重。因此,当地彝人敬重的是被舜感化后成为贤者的象。

这样,王阳明既歌颂了舜的王者气象,又讲清了当地彝人为何纪念象的缘由,言之成理;同时,也讽刺了唐人不问缘由毁象祠的蠢举。王阳明在文中启迪安贵荣治理土司要学习大舜的精神,泽被百姓。君子修炼德行,不能仅仅为了个人,还要教育与感化那些良知受遮蔽者,如“象”这类曾经有恶行的人。这才是君子修德的最高境界,具有普世情怀。王阳明由象祠的兴废谈及做君子的应有之义,做人做事不忘修德。于是,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结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一个人以前犯过错误,只要能改,改了就好。同时,也说明: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可以转化的。这是《象祠记》的题中之义。此文后被清人收录编入《古文观止》。该文语言精粹,含义精警,充满思辨,读后,犹如六月天饮了一杯凉水,教育意义深远。(汪国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