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五季) > 他在黎明前牺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他在黎明前牺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1/1 10:30: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西峡口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因主战场在河南省的西峡口(今西峡县)一线而得名西峡口战役。1945年3月开始、历时5个月的豫西鄂北会战,是八年抗战最后的大规模战役,主要战场在鄂、豫、陕三省交界,包括老河口、南阳、邓县、西峡口等地区。而西峡口战役则是豫西鄂北会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最关键的战役,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结束的战役。而就在这最后一仗中,英勇牺牲了一位鲍氏英烈——鲍允超,他也是此战役中牺牲的最高军阶的将领,中校副团长。

鲍汝澧(号允超)出生于1906年,是安徽寿县人,生前是国民革命军第110师329团中校副团长,师长是我党的地下党员廖运周将军(淮南廖家湾人),鲍允超193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第三期,1937年6月4日晋升为陆军步兵上尉,他是西峡口战役中阵亡军阶最高的中国军官,从参加抗日同盟军开始,历经国民革命军110师所有对日大战,包括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在胜利的黎明前为国捐躯。据西峡县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在2012年编撰的《抗日战争在西峡》记载和时任国民革命军110师329团3营副营长徐建铭老兵的回忆录叙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段悲壮历史瞬间关于鲍允超烈士的清晰描述。

回忆录记载1945年3月,日军一部妄图打开进犯陕西的大门,向豫西重镇西峡口进犯,派一部日军向蛇尾沟,出其不意地进击西峡口侧背。当时正坚守在庙子,栾川一带的110师接上级命令分数路出发迎击来犯之敌。

3月31日,3营受命在蛇尾沟附近布防,将指挥部设在山神庙附近,阻击该股进犯之敌,五连长杜希武奉命带领全连携两挺重机枪在蛇尾沟以西一条南北山岭上设防,阻击敌人西犯,其余各连在蛇尾沟北面山上布防,阻击敌人北犯,同时还可用火力侧击进犯五连防区的敌人,杜连长带领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迅速侦察地形,部署兵力,构筑工事,日寇以“攻其不备、速战速决”之策,向五连阵地发起猛攻。敌佯攻我之右翼,主攻左翼。左翼阵地很快被敌突破占领,杜连长亲自带队实施反冲锋不幸牺牲。据一排长回忆:“杜连长白刃拼杀时被敌人刺中腹部,哈哈大笑说了句‘刺得好’壮烈为国牺牲。杜希武不怕死的英雄气魄、视死如归的品质使人永世不忘。”这场阻击战是一场惨烈的混战,日寇利用夜色掩护很快突破五连阵地,西窜人马岗。天明打扫战场,五连共伤亡二十来人。紧接着3营又受命向人马岗进发,追击敌人。

与此同时,师部又命令抗日负过伤的安徽人鲍允超副团长带领一个营兵力经人马岗向蛇尾沟前进,与3营合击该敌。人马岗地形险要,两边是南北夹峙的陡山,中间的羊肠山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东西有百余米长,南面是接连不断的山岭起伏地,北面临河。夜晚零点左右,尖兵行至此与日寇遭遇,战斗进入肉搏白热化。不时发出战斗指令的鲍允超副团长成为焦点,陷入敌人围攻,壮烈为国殉难。后日寇占领有利地形,掩护其部队连夜窜出人马岗,继续西行。此次人马岗的突然遭遇,我军伤亡官兵四五十人,而日寇也遗弃十来具尸体。老兵徐建铭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和日寇交战多年,还是首次看见日寇遗弃尸体,其狼狈可想而知。”随后,徐建铭所在的3营奉命打扫战场时,战士们眼泪淌不停,鲍允超副团长和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那个仅有四十多平方米的山坡……(鲍广忠)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