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减“负”不减“质” 增“趣”不增“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减“负”不减“质” 增“趣”不增“量”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0/29 9:58: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鸡腿、土豆烧肉、西红柿炒鸡蛋、还有紫菜蛋汤,比我平时在家吃得还丰盛呢!”学生李孟嘉说。

近日中午,记者来到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们正在有序就餐,干净整洁的用餐环境,荤素搭配的营养美味,倾心为孩子们打造美好“食”光,这是该县在双减政策下,推行午间托管的一个缩影。

“双减”政策出台后,凤台县按照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午托”和“晚托”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全方位多形式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文体活动,减“负”不减“质”,增“趣”不增“量”,打造了双减政策下的“凤台模式”。

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特长。“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星世纪广播站与您相约周二的下午,我是主持人……”八年级一班的孙俊怡清脆有力的声音,通过校园广播传遍凤台县古店中学的角角落落,在这所偏远的乡村中学里,这个名为“星世纪”的广播站的成立,通过开设《早间晨曲》《校园点歌台》《新闻播报》《我与老师有个约定》等十一个栏目,学生们一个个争当小记者、小主持人,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营造了健康活泼、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提高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双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双减”后,老师需要更多时间专注于研究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足学好。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在凤台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每个年级组每周分学科集体备好一周的课程,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补缺补差,力争将每节课都打造得精彩纷呈。

列好作业菜单,确保作业质量。暑假期间,凤台县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就提前进入了课程教学的集体共研阶段,通过团队共研学习手册,确保作业设计质量,落实学校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质量目标。在严格控制作业时长,减少作业总量的两个“减少”前提下,坚持做到作业设计的“三多”: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设计挑战性任务,让作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多设计长时段作业:延展作业完成的周期,让作业完成周期更有弹性。多提供可选择的作业:中高年级根据分层分类的学习现状,让作业菜单更灵活、更有针对性。

邀家长“当参谋”,共见证助成长。近日,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迎来了这样一批特殊的客人。迎着朝阳,家长代表们纷纷走进校园,带着对课堂的期待,家长们推门听课,与孩子成“同学”,聆听了班级“晨间早读”,观摩了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观看了健康活泼的大课间特色活动,以“学生”的第一视角亲身体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共同见证了孩子的成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家长进校园的活动,这种方式,让我们更理解老师的工作,深知教师的艰辛,也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在家辅导孩子。”一位学生家长如是说。

双减政策下,如今,在凤台县的各中小学校的操场上,处处能看到同学们奔跑的身影;音乐教室内,时时传来优美的歌声;实验室里,总有成功后的激动。学生课业负担的减少,给学生腾出了发展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求知,在交流中完善自我。(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孟凡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