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五季) > 孙一中与寿县学兵团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孙一中与寿县学兵团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0/22 9:08: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孙一中,原名孙以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04年出生于寿县孙家老圩,黄埔一期毕业,与陈赓、曹渊等人同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强攻会昌城、血战三河坝等战役。

三河坝战役结束后,孙一中被安置在福建漳州养伤,后于1927年11月回到上海。面对革命的失败,孙一中不服输,想起逝去的战友,他又无限地悲痛。他积极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此时,柏文蔚(寿县柏家寨人)因为在蒋介石叛变革命时曾发表通电讨蒋,继续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遭到蒋的猜忌和排挤,撤销了他的军长职务,只给了他一个“北路宣慰使”的空衔。柏文蔚心怀不满,以宣慰使名义创办“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扩充实力。柏的这一举动引起党中央的关注,认为可以利用机会把共产党员派去协助,使学兵团成为我党掌握的武装。党组织派廖运泽(淮南廖家湾人)与柏文蔚见面商谈此事,廖向柏推荐孙一中担任为学兵团团长。孙和柏都是同乡,柏也了解孙在北伐时期骁勇善战,便接受了廖的建议。1927年12月,孙一中与廖运泽回到寿县筹办学兵团事宜。不久,廖运周(淮南廖家湾人)、许光达、孙天放等一批南昌起义失散的战友陆续赶到寿县与孙汇合。孙一中看到历经磨难归来的战友,不禁激动落泪。

经过孙一中等紧张的筹备,学兵团于1928年2月6日在原寿县公学成立。孙一中任团长,廖运泽任教育长,廖运周、许光达任教育副官。根据中央巡视员尹宽的指示,学兵团成立了中共军特支,由孙一中任书记,并参加中共寿县县委,许光达、廖运周和四个中队长为特支委员,许光达和廖运周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特支直属中共中央领导,1928年3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恢复,改由省临委领导,截至4月底,学兵团的党员和团员共计发展到120多人。”

孙一中以黄埔军校教育训练为蓝本,军事训练和政治工作并重的方法。为开展党的工作,特支与寿县地下党组织在城内组织了临时工会、学生会,领导了工人为提高工资进行罢工斗争。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此时的寿县古城却显示出一片热火朝天的革命景象,实属罕见。

后来,受“左倾”影响,安徽省委指示学兵团参加秋季淮南暴动。但是学兵团只有枪,没有子弹,于是四处去买子弹,结果暴露了自己的计划。柏文蔚撤掉了孙一中团长的职务,随后学兵团里的党员、骨干也相继撤离。撤出学兵团后,学兵团特支与中共寿县县委在城南九里孙一中的伯父孙荣方家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会上改组了中共寿县县委,王影怀任县委书记,孙一中、许光达、廖运周、薛卓汉、曹广化等为县委委员。会议号召党、团员深入农村,发动和领导农民斗争。会后,廖运泽、廖运周、许光达等回到淮南廖家湾村,许光达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继续从事秘密斗争。薛卓汉、孙一中去了正阳关,王影怀去了保义。

孙一中的党员身份暴露后,被国民党通缉抓捕,但是他坚持秘密斗争。在他老家北边约两里处有一条河,当地称为姚家沟。其中有一段远离寿六路,河边过去是个乱坟岗。那个地方就是孙一中他们夜晚的秘密联络点。孙一中和他的二哥交代过,让他二哥每天早晨挎个粪筐,以拾粪为伪装,到那个秘密联络点把烟头收集起来带走掩埋。关于这件事,他的二哥(孙以晋)在解放后才把此事告诉家人。

后来孙一中、廖运周和许光达等难以在寿县立足,组织上决定撤离寿县。孙一中从寿县撤离后,于1929年受党中央派遣,与许光达一起赴湘鄂西,西去途中改名孙德清。历任红六军军长,二六军团参谋长,湘鄂西军委委员兼红三军参谋长,作为贺龙同志的副手,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夏,由于夏曦“左倾”扩大化,孙一中被打成改组派,冤杀于洪湖瞿家湾,时年28岁。直到1986年才终得被平反,定为革命烈士。(孙全利)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