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五季) > 小巷石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小巷石语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0/19 8:41: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秋日午后,我走进古城一个小巷里,一面南墙之上,拼装的饱经沧桑的石头,平面而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印痕,都集中在相同的岁月里,无声地说着沧桑,坎坷和经历。古城的风情,如秋天的色彩,缤纷万种。古城的文化,又如这石上的斑纹,积淀丰富。古城的民俗流动着韵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镌刻了小城人独特的性格和精神。小城的每一处地方,只要留心观察,都会发现有故事存在。人间烟火处,最是乡愁地。小城,藏着很多秘密的东西,待我们慢慢去发现,记录……

这个巷子叫白帝巷,我不知道它的由来。但我知道在四川有个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白帝城。那个小城在东汉毁于战火,是不是后代在战争中逃离到了小城?安居在这个地方。它又与距离巷子后不远的白塔有什么关系呢?

每一方石头都是时光里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镶嵌在墙里,把厚重藏在纹路里,把鲜活留在小草的生命里,把希冀染成绿色,再渐渐缤纷!其实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石的面前都是脆弱的,经不起与石的碰撞,与石坚守的持久!

向北与白帝巷平行相隔五十米的有个马营巷,如今没有留下任何的旧迹,留下的只有传说。这里住着一位陶姓老人,今年已经九十四岁了,我经过时他坐在门口,他的老家在乡村陶店,来此居住已经六十多年了。他告诉我一个传说,古代有带兵打仗的住在巷子里,营房里有个大官,一个蚊虫盯了他的腿,被他一巴掌打死,他非常气愤,大骂一声,声高如雷。从此巷子里再也没有了蚊虫。陶老头说,几十年没有用过蚊帐。

小城里的故事传说多得很,就像每一个石头都不一样。而石头的品行是忠诚、无畏、坚韧和自强。寿州白石塔,初建成九层,基座是巨大的山石,稳固而忠诚,如今依然还留着固有的基台。古代塔是一个城的象征,淮河里的一叶扁舟,远远地看到塔尖,便知道城池的方位。如果有一天,寿州的白石塔得以复建,恢复旧观,那么我一定会到淮河里乘一叶小舟,望一望古城的方向,重温那一首苏轼的诗:“平淮忽迷天远近,……寿州已见白石塔”。

白帝巷中段向南20多米有一个拐头,走进去有一口古井。周围百姓都来打水,水很旺,滋养了这一方生息。古井周围是一排排古房子,古时住着一个陕西来的富商,称为陕西会馆。老房子如今还留下几间,已成为公房。记得还是去年冬天的时候我走进过这个古巷,曾遇到两位老人,得知,老会馆的主人在很早时候去了北京。三十年前,从北京来了四个女子,来到古城巷内寻找祖辈老屋。原来是老主人的女儿们。她们徘徊许久,久久不愿离去,脸上挂着乡愁!

我在墙边徘徊,想从石上看到过去的时光。墙对面的一扇门打开,出来一个人,走进的初中同学,回来看望母亲,她惊讶和感慨,好多年没见了啊!从毕业大概有四十年了吧。是啊,岁月匆匆。突然想起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又是秋天了,看到石上的斑斑点黄,我想这应是镶嵌的落叶,与石融化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石头与人类是有缘的。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光行走在古城小巷,慢慢更新的石阶渐渐圆润平滑,而我们在慢慢地消耗自己的肉体,唯有思想可以飞翔!(王晓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