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 加快城乡统筹,奋力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加快城乡统筹,奋力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0/13 9:44: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要准确把握城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强化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淮南。

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等新业态、新模式,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支持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业加工、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聚焦八公山豆腐、淮南牛肉汤等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确保到2025年重点县区至少培育一个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奋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常态化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巩固情况,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突出功能定位,持续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功能,适时推进区划调整,促进中心城区、各组团、重点镇空间协调、产业协作发展。寿县要深入推动县城与西部城区融合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桥片区,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江淮联运现代综合物流中心,争当促进合淮一体化的桥头堡。凤台县要建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煤电伴生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基地。田家庵区和大通区要加强联动发展,深入推动合淮产业走廊建设,打造成为全市的现代物流商贸中心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谢家集区和八公山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老工业区提档升级,建设成为新型产业基地、文旅康养目的地和生态恢复示范区。潘集区要加强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基地、现代绿色安全综合性化工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毛集实验区要打造淮河流域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注重精致布局,加强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建立以主体功能规划为基础,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性规划体系,做到“老城区有底蕴、新城区有品位”。注重精品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征迁改造,不断改善老城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郊结合部等环境容貌。注重精密防范,加快推进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和城市内涝治理系统优化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谋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注重精美呈现,改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加大淮河岸线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环境净化、休闲游憩等生态功能,努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环境。注重精细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让城市变得更“聪明”、市民生活更美好。

注重畅通循环,着力完善交通体系。不断提升对外联通能力,积极参与江淮城际铁路网建设,谋划实施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G3京台高速公路西绕线等项目,倾力打造“三纵三横”多层次轨道交通网、“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提升国省干线建设水平。加快引江济淮工程二期、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及临港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合肥新桥机场S1号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交通强市。组建交投集团,不断优化市域路网,加快凤台至毛集快速通道、楚都大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干线+支线+城郊”三级公交网络。

全市“一盘棋”,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互补,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正在加速构建和呈现。(评论员)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