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护未成长,用爱托起美好未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护未成长,用爱托起美好未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0/11 10:53: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获全国表彰

孙晓(化名)的人生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2004年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2006年母亲外出务工、失去联系,孙晓跟着祖父一起艰难生活。幸运的是,2014年孙晓被寿县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让其生活学习有了基本保障。“孤儿救助政策,温暖着我的心灵,照亮了我的人生。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负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争做国家栋梁之才。”孙晓说。

近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通知,表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此次,淮南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个温暖事例,一项全国殊荣,彰显“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情怀。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是一个特殊群体,最需要社会的关爱和保护。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治未病、防未然”的工作理念,不断健全儿童福利政策体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为全市60余万名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编织保护网,守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成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和服务水平,我市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由党政领导任主任、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公安、民政等32家单位为成员单位,构建了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办公室具体协调、成员单位按责履职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印发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设置的指导方案(试行)》,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儿童之家”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现了未保工作有人干、活动有场地、解困有平台。目前,全市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3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3个,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90名,村(居)儿童主任1092名,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关爱保护网络。

护未成长,与法同行。今年6月1日,我市启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月活动,并陆续开展未保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今年6月1日,我市正式将未保热线并入“12345”市长热线,按照“线上线下相衔接、网上网下同处置”工作原则,热线受理范围覆盖全市,全天24小时受理未保诉求,有效解决未成年人帮扶诉求发现难、报告难、干预难、联动难、监管难等问题。热线开通以来,共收到未成年保护相关电话56个,29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提保障标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共享美好生活

为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市建立了孤儿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连续五年提高标准。目前,我市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1100元/人/月,集中供养标准为1550元/人/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上述标准执行。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保障金1035.5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同时,制定印发了《淮南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累计为163名在普通全日制本科、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保障金163万元。

为汇聚社会关爱合力,我市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营造了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合力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开展了“童心向党——回顾党史,传承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组织在校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回顾建党百年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打造了“护未成长,你我同行”活动品牌,重点培育淮南市朝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吸纳全市党政机关干部、高校教师等各层面志愿者1280名,为800余名未成年人提供爱心助学、心灵呵护、亲情陪伴等15项精细化服务。创新开展“心语新愿、关爱同行”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新年微心愿活动,由社会爱心人士进行认领,圆了全市700余名留守儿童的梦想,新华社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