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信诈骗太可恨,接到陌生电话时,任他说啥,大伙儿都别信,不理他们,更不能转账啊……”日前,在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锦里社区的休闲广场上,社彩社工服务中心社工张璐璐一边和社区居民聊着天,一边介绍着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作案方式以及应对技巧。
类似的家长里短,在锦里社区每天都上演。这些事情很小,有时小到让人觉得微不足道;这些事情也很大,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也考验着社区党员干部的智慧和担当。
作为全省首批开展“三社联动”的试点市,我市以“党建引领下的新建小区服务和治理”为切入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活动和服务把居民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打通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每天一大早,杨同林便来到“小红船”手工坊,开始了他日常的剪纸创作。因病致残后,杨同林的家境很困难,潘集区田集街道菊苑社区干部在走访中,了解他有剪纸的手艺,便依托“三社联动”开办了手工坊,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扶持活动,为有困难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学习和创业基地。如今,“小红船”手工坊让杨同林在传承剪纸工艺的同时,增加了收入,缓解了他的生活压力。
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科长李娜告诉记者,以党建引领“三社”联动的模式搭建共建共享平台,通过发挥社团作用,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构建人人参与,共治共建共享,助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共享邻里友好融合的新局面。
日前,大通区九龙岗镇新建社区社工站链接东方肿瘤医院和社区志愿者、社工,开展了“一线社工为民办实事,义诊、义剪暖人心”活动,心内科、外科、中医科的专家,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健康指导,社工和志愿者现场给社区老年居民义务理发,解决了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看病难、理发难的问题。
“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作表率,群众的事靠党员,群众的事有党员,通过组织链条延伸,为辖区居民对接资源,做到居民‘鸡毛蒜皮’的事有人管,居民的大事更有人管。”新建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许庆朝介绍,社区现在形成了社区、网格、楼栋三级党组织联动体系。
据了解,“三社联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针对社区重点开展互助类、自治类、志愿类三类社会组织培育工作,现已培育社区各类居民骨干及志愿者骨干2000余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61家,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已经达到17%,逐步形成居民互动、为民服务、红色物业、公益创投、智慧养老、邻里互动等特色品牌。(特约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