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迎接市十一次党代会 县区得意之作 > 集体经济“提挡加速” 乡村振兴“蓄势聚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集体经济“提挡加速” 乡村振兴“蓄势聚能”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9/15 9:22: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公山区因山得名,缘煤而建,曾有大小煤矿14对,辖区各村围绕煤矿发展集体经济,一度十分红火。2012年至2017年底,伴随着煤矿的先后关闭,村级集体经济“一落千丈”,薄弱村占比接近一半。

2020年,八公山区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616.2万元,村均29.3万元,与2018年同比增长49.5%;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19.05%,位居全市前列。

亮眼的数据见证了村集体经济的“提挡加速”,也为该区乡村振兴“蓄势聚能”。

转型带来蝶变,创新注入动能。八公山区持续探索“党建+”模式,盘活用好文旅品牌、传统技艺、集体“三资”等优质要素,撬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助推集体经济加速成长,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根基。

“党建联盟”聚力,文旅融合点亮“美丽经济”

在八公山脚下风景优美的林场村,有一处盆栽种植观赏园,形态各异的盆景让人赏心悦目,汇聚成一道乡村振兴的独特风景。“我们这个种植园现在育苗5万余株,拥有十余类苗木品种。”林场村负责人李传宝介绍说,该村积极探索建立“村党组织+协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户”联动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八公山区盆景协会”,带领村民发展苗木栽培,去年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15万余元。

“我们区最大的比较优势是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这也是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的沃土和宝库。”八公山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该区引导4A级八公山风景区周边的6个村深化文旅“党建联盟”建设,成立盆景、民宿等产业协会和1家观光服务公司,打造环景区乡村旅游集体经济圈。

南塘村建设包括动物乐园、儿童游乐场、休闲购物区等内容的“憨豆乐园”,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电销,仅憨豆乐园项目自去年“五一”试营业以来,就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营收50多万元。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闪冲村,将民宿、经果林、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民俗文化体验馆、休闲观光步道、乐涧套旅游风情带等项目串联在一起,打造集田园休闲与生态度假的乡村文旅度假胜地……

乡村发展融入丰富的文旅元素,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也让八公山美丽经济“花开四季”。

“多元产业”升级,“一村一品”盘活一方经济

立足“一村一品”“多村一业”,八公山区开展全产业链创建,努力培育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八公山”字号绿色农产品,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特色农产品输出地。

下郢村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村内豆制品生产作坊众多,且口味与质量俱佳,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过去我们村豆制品生产存在‘小、散、乱、差’问题,近年来在镇党委牵头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两家公司合资成立安徽豆福豆制品有限公司,扶持‘豆腐村’小作坊集中入园,进行规范化生产。”下郢村负责人廖联合介绍说,该村力争把“小豆腐”做成大文章,打响八公山豆制品品牌,目前豆福公司已经开始试生产,预计未来可实现日加工原料大豆10吨,年产值6000万元的生产能力。

中秋佳节将至,近期在杨家地村合作的电商平台上,购买该村土公鸡的订单源源不断。“我们原有一片占地约30亩的苗圃基地,近年来利用这片基地发展林下养殖,投入少、见效快。”杨家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波介绍说,林下养殖的土公鸡肉质紧实有弹性,口感鲜嫩美味,深受顾客欢迎。今年以来该村养殖场陆续购进1万只鸡苗,预计年收入可达40万元。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经济活力迸发,全区涌现出“闪冲香椿”“南塘草莓”“鼎臻土鸡蛋”“李咀蔬菜”“七里香野生茶”等一批农产品“特色名片”。

“三变改革”增能,先行先试激活动力“引擎”

向改革要红利,为发展增动能。八公山区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循环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进妙山村写有“青石园”门牌的院子,上下两层楼已被改造成民宿,每个房间都装修成标准间,床铺、电视、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这处房子已经被闲置多年,为了让土地生金,让农民增收,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农家乐,既能盘活闲置资源,还能给农户和村集体创造收入。”该村负责人贾全少介绍说。“我们现已盘活运营闲置农房12套。”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们,作为省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县区之一,目前八公山区已建成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规范化流转平台,实现VR看房、供需信息共享、合同备案等线上功能。

为了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八公山区完成清产核资,加强“三资”管理,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在全市率先开展资产运营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将清产核资结果、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资产财务管理等纳入平台管理,21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均已在农行开立账户,实现村社账目分离。

乡村振兴,奋勇争先!“我们将聚焦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社会安定和谐的乡村振兴八公山样板。”八公山区负责同志充满信心地表示。(记者 何婷婷)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