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份安徽好人评选揭晓,淮南王骏飞获评8月份“安徽好人”。王骏飞通过参加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被派驻至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峄山村卫生室工作,驻村一年多,他跑遍了峄山村11个自然村、35个村民组的家家户户,日常诊疗1785人次,其中针灸治疗约600余人次,入户随访1320余次,开展带教查房23次,各种讲座21次,宣教受众1400余人次。2021年1月9日,王骏飞驻村开展工作时,遭遇交通意外不幸去世。去世前王骏飞任淮南东方医院集团中医科主任,生命永远定格在55岁。
“百医驻村”勇担使命
2019年8月,王骏飞报名参加“百医驻村”行动,被派驻至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峄山村卫生室工作,任村卫生室主任,兼任黄渡乡卫生院副院长。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把正在上高中的女儿送到了私立学校读书,自己风尘仆仆赶往驻地。来到峄山村,他一边想办法融入村民中去,一边了解周边村卫生室,并向当地村医“取经”,熟悉村医工作内容、流程。工作稳步开展后,王骏飞除每天对村民们开展日常诊疗及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履约服务以外,还运用针灸为乡亲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顽疾。针灸见效快、价格低、施治便捷,因此村民们非常喜欢,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听说后纷纷找王大夫治疗。驻村一年来,王骏飞跑遍了全村各家各户,以及电话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身体情况,根据实际提出一些指导意见。截至2020年底,王骏飞完成全村所有签约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健康体检工作,221名有偿服务包的体检工作也完成8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率完成76.36%,完成了第一到第三季度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慢性病随访工作,在卫生室的各类台账,目标明确、流程合理、持续高效。王骏飞为卫生院全体成员和全乡十余名村医传授中医药基本知识,并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基本上每月传授一门技术。此外,他还承担2名卫生院年轻医生的针灸技能代教工作。在给村民看病的同时,他对村民讲解健康知识,指导村民做好疾病预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义无反顾迎战疫情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淡了原本喜庆的春节气氛。大年三十晚上,王骏飞看到宣州区卫健委疫情动员令,来不及与家人团聚,他买好年初一首班车票,第一时间返回峄山村,与3018位村民携手并肩,共同战“疫”。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摸底排查返乡人员,登记在册,每天监测返乡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体温和身体情况,反复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做居家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在王骏飞的工作日记里,他这样写道:“回顾这一年来,工作中日常诊疗1785人次,其中针灸治疗约600余人次,入户随访1320余次,开展带教查房23次,各种讲座21次,宣教受众1400余人次……”王骏飞自2019年8月来到黄渡乡卫生院,就很少回淮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还奔波在工作路上。村民们得知王骏飞大夫去世的消息,大家都不敢相信地说:“王大夫是个大好人,为村里人防病治病,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出现,他就像咱村里人的保护神,咱们对他都特别有感情,和他说话,就像自家人一样。”
技术为先,医德是本
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作为中医科的领头人,“技术为先,医德是本”是王骏飞对科室医护人员的要求。在他的带领下,中医科与康复科、中药房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设成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他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自己传统医学针灸、推拿的优势,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引进中药颗粒制剂以及先进的煎药设备,密切配合临床,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方便。王骏飞把医术和热血洒在了健康扶贫第一线,“山难渡、水难渡,血洒脱贫路”“你回到了大海的怀抱,带走了峄山呼唤;你一直没有离开,根植在群众脑海”峄山村村民用诗歌寄托着对这个好大夫的无限哀思。(记者 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