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新业绩 新成就 迎接市十一次党代会 > 五年逐梦 淮南精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五年逐梦 淮南精彩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9/8 10:36: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年来我市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招商第一要事,大项目、好项目加速集聚,让淮南变成了投资高地!”园区干部如是说;

“一城双高铁,交通优势明显,以后生意往来更加方便!”来淮经商的浙商如是说;

“蓝天白云不再稀奇,青山绿水就在身边,生态颜值不断刷新,淮南人的幸福感实实在在!”土生土长的淮南人如是说;

“在董峰湖边居住了20多年,搬入集中安置小区后,再也不用担心汛期安全了!”行蓄洪区脱贫户如是说。

工作生活在淮南的普通人,是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大家感同身受的大变化,折射出5年来淮南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5年,是一个刻度,是一次奋进,是一次跨越。5年的奋斗前行是一曲气势恢宏的华彩乐章,5年的发展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回眸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这5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稳增长强投资增动能,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提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了新时代美好淮南建设新局面。

5年来,淮南在砥砺奋进中开拓,于奋勇向前中超越,书写了兼具高度、速度、幅度的辉煌业绩!

这是经济总量连跨台阶的五年——

数据书写着历史。

5年来,淮南咬定发展不放松、咬定项目不放松,奋力追、拼命跑,谋划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性强的好项目,留下了一组组不断跃升的数字、一个个奋力冲刺的姿态、一串串坚实有力的足迹。2016-2020年,GDP年均增长5.2%。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四个百亿台阶,由2015年的917.4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337.2亿元,在全省提升1个位次,为近7年来最好位次。2021年,全市GDP增长目标为8%,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7亿元,同比增长8.7%。

5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接近4400亿元,是上一个5年周期的1.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6年的512.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74.3亿元,年均增长10.8%;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6年的2.75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62亿美元,年均增长29%。

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的冲击,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全面回暖、回归常态,实现了“较好正增长”,全市生产总值133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需要说明的是,这5年的增长是在弥补煤炭累计产量下降19.8%、大疫大汛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等减量基础后实现的增长,成绩来之不易,展现了淮南经济的强大韧性,在全省发展方阵中往前走、上台阶、作贡献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这是结构调整步履铿锵的五年——

5年来,我市坚持做精做优煤电化气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持续推动“开发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位一体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1.8:44.8:43.4优化调整至2020年的10.6:39.4:50,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

非煤电产业增加值较2016年增长27.2%,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28.3%提升至2020年的30.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4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前四位。

服务业占比由43.4%提高到50%,增长速度年均增长5.5%,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代表的传统生活性服务业比重由2015年的27.2%降至2020年的24.4%。

对于淮南来说,每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反映了淮南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为我们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信心、坚定了决心!

这是项目建设气贯长虹的五年——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项目为王、项目为上,我市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凝聚一切力量,多管齐下开拓投资源泉,多措并举扩大项目生成,以高质量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

5年来,全市先后有2767个项目入选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库,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中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潘集选煤厂等123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淮南落地生根。

千亿规模的煤电化气全产业链产业和大数据、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煤系固废物综合利用五大百亿产业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嘉玺新材料、电子八所光电产业园、宏泰钢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用。

商合杭高铁淮南段、济祁高速淮南段、凤台淮河二桥、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等大通道建成通车。引江济淮工程(淮南段)、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两行”城市水系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站在新的起点,我市项目建设奋蹄疾驰,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这是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的五年——

5年来,我市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优势,率先发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全市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集中叠加,合淮产业走廊、空港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落地实施。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我市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互联互通,共建交通体系,坚定不移地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合淮一体化建设,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完成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公车改革等584项改革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去降补”工作成效明显。关闭退出5对煤矿、1495万吨产能,妥善安置职工5.3万人,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造任务。

坚持先试先行,“多规合一”、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货款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四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各级政务(为民)服务中心大厅比例99.66%,位居全省第二,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实施“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3万户,民营企业户数由2015年的2.1万户提升至2020年的5.4万户,增长1.6倍。

改革只有进行时,开放永远在路上。全市上下树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持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这是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的五年——

5年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新区功能逐步完善,老城区改造提升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稳步推进。

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04%。山南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集聚常住人口22万人。

全市高铁营业里程、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分别较2015年增长了3.4倍、1.8倍。

整治改造小街小巷1220条,现有公共停车泊位2.5万个,开通农村班线270条。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较2015年末提高5.8个百分点、1.14平方米。

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5.7万套,14.2万群众喜迁新居,城镇保障性住房(含棚户区改造)覆盖面超过23%。

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顺利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万户、农村改厕14.1万户。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73个,新改建农村公路3512公里,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80.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120万农村居民用电质量显著提升。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等国家级荣誉纷至沓来,淮南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越来越闪耀。

勇立潮头唱大风。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踏上了续写“淮南精彩”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让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矢志不渝的执着,保持永不止步的进取,保持敢于担当的勇毅,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保持求真务实的笃行,共同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更加辉煌的明天!(记者 周玲)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