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这标志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已从顶层设计,进入到全面落实的“施工图”工程建设新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平台深度融合、推动宣传报道工作高质量发展已经蓄势待发。
一、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提高政治站位为前提
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深入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理解新时代媒体发展的新规律、新要求,掌握宣传舆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充分发挥党报、党台、党刊主流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和使命。
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融合进程中的突破创新
按照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以互联网思维优化现有传统媒体资源配置,加快把分散的、优质的内容创作、技术装备、专业人才、项目资金等向新型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淮南子·氾论训》中记载,“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在融合进程中,要结合多种媒体自身传播特点和融合发展程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矩阵优势,形成全面立体舆论引导新格局,实现“内容一次采集、多种载体生成、多元渠道传播”的效果。尝试以融媒体工作室建设等新型工作机制激发团队作战内在活力,进而实现以局部小融合推动全媒体大融合。积极拓宽外宣渠道,丰富外宣载体,做大做强对外宣传,讲好淮南故事,传播好淮南声音。
三、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传播平台的转型升级
新时代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要加大将“纸媒”和广播、电视媒体向“智媒”的转变力度,推进建立新闻信息联动报道机制,充分加强与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抖音号、头条号、视频号等平台同频共振,拓展新兴传播渠道,努力提高媒介传播深度,防止信息传播工作只做“一半”。积极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渠道,拓宽宣传途径,创新传播样式,引入多方资源,面向各类终端,真正意义上让新闻“动”起来,让传播“活”起来,加快打造传播迅速、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形成强大聚合力引领力。
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县级融媒的渠道下沉和资源聚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凸显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宣传思想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县级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终端桥梁纽带,用户依赖性强、参与度高,应充分发挥其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通基层多媒体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的任务,打造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再造生产流程、丰富表达方式,切实增强群众认同度、信任度、喜爱度,时刻保持黏性,实现在基层舆论引导中发挥主导性和关键性作用,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媒体队伍的多元培养
作为党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充分学习认识、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守正创新,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加大专业知识学习力度,学习新思维、掌握新技术,创新传播思路、创优传播手法,全面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是时代发展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主流媒体从业者履行职责使命的坚强保证。
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传播品牌的精心打造
全媒体时代,群众获取内容不再匮乏,但高品质内容依然是主流媒体平台立足的根本,要强化新闻宣传的受众意识、传播意识、效果意识、基层意识。创新宣传形式,在报道方式、方法、途径上走群众路线;深化宣传内容,在内容传播上要有温度、有高度、有亮度;端正宣传态度,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更走心、更用心、更费心。鼓励和推动知名编辑记者、主持人、播音员到新媒体平台发挥作用,领衔、参与融媒体工作室建设,壮大主流“网红”队伍。一体推进优质内容、优质平台和优质全媒体品牌建设,深度挖掘主流媒体品牌价值,进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