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强化政治引领力 提升人才支撑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强化政治引领力 提升人才支撑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8/23 8:43: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在人才工作中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过程,聚焦双招双引重点工作,在人才工作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注重政治把关,为人才引进集聚才智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人才引进的重中之重,将爱党爱国作为人才引进的首要条件,确保人才队伍政治上靠得住、事业上用得上。突出政治把关,不断畅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通道,以“简化程序招聘”方式引进应届高校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93名,引进本科毕业生3136名。指导凤台县、寿县开展“人才回家”计划,在回引工作中做好“政治体检”,目前回引人才110名。注重政治吸纳,出台专门措施,创新现代金融、大数据人才引进、培养、储备机制,加强两支重点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政治引领,为人才培育凝聚才心

在人才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以“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吸纳”为主题开展品牌创建工作,开发人才思想政治建设教程,举办人才系列研修班,将党史教育、政治理论等纳入人才国情研修班学习重要内容,我市在人才队伍中开展政治引领吸纳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介。积极发现挖掘人才,精心培育本土人才,全面推进实施“人才灌溉工程”,协调开展市“3361行业名家”选拔培养和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建设,目前我市高层次人才中党员占比达41%。聚焦重点人才队伍和抗疫抗洪一线考察、识别、培养、吸收先进知识分子和优秀人才,拿出10条“干货”举措,支持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引进培养人才,兑现人才奖补23万元,2020年以来我市抗疫抗洪火线入党51名。

强化政治感召,为留人用人汇聚才情

加强人才政治参与度,注重发挥人才决策咨询作用,市级领导主持召开经济社会等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市教育卫生人才座谈会等,广泛听取专家人才意见建议。推荐11名高层次人才担任市级及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推荐67名高层次人才列席党代会、人代会,提升人才政治荣誉感、认同感。深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全面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实践活动,共登门走访服务专家近300人次,在协调人才公寓、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置和人才项目申报等方面为各类人才解决实际问题183件,为在淮专家人才扫除后顾之忧。(通讯员 淮人才 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