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牢记殷殷嘱托 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 > 以“绿色”为“底色” 描绘生态淮南新画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以“绿色”为“底色” 描绘生态淮南新画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8/18 14:35: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青山绿水,天赋淮南。绿水是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源头活水”,青山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八月的淮南,天蓝如洗、河水澄澈、青山葱郁、飞鸟轻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开来。市民发自内心的赞叹:绿色成为淮南生态文明建设最动人的底色,绿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温暖的亮色。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言犹在耳,牢记嘱托。一年来,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招真招实招硬招频出——

今年3月1日起,《淮南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强化了“移动源”污染防治,特别是对挖掘机、推土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的管控和治理“加码”。

今年3月,市生态环境局、市工商联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发挥双方各自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

今年上半年,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央督察组交办的285件信访件,已经办结222件。

去年至今,我市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

招数多多,招招精准,招招见效。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高站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水平深化环保改革,高强度推进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颜值”不断刷新

田家庵区第十五小学教师黄友权是位摄影爱好者,他的镜头记录了淮南市这一年蓝天白云、珍禽归来的变化。他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淮南人,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持续好转,‘天空蓝’不再难觅,一波碧流、鱼翔浅底的景象随处可见,身边的绿色更加充盈,城市环境越来越美了。”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召开的2020年淮南市生态环境公报新闻发布会,印证了黄友权老师的说法。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等各项数据表明,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巩固提升、稳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组跃动的数据直观展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市地表水21个监测断面(点位)中Ⅰ至Ⅲ类水质比例为76.2%,总体水质良好,出境水质与入境水质基本持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稳定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2.7%,优良天数比例比上年增加10.8个百分点;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各类功能区平均等效声级达标率66.3%;环境辐射保持安全水平……

一年更比一年好。今年上半年,我市“生态颜值”还在不断刷新中。

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8.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比下降0.6%;优良天数比例71.3%,改善幅度居全省第7位。

8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断面达标比例为87.5%,其中瓦埠湖断面、五里闸断面、白洋淀渡口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新城口断面、石头埠断面、西淝河闸下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对全市县级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排查整治,达标率实现100%。

空气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趋势向好,声环境巩固提升,辐射环境保持稳定,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青山更秀美、环境更怡人。淮南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漂亮答卷,切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城市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精准科学依法全力以赴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淮南

今天的淮南,一年四季,“淮南蓝”都是市民微信朋友圈中的新宠,时不时亮相“刷屏”;黑臭水体治理,让一条条“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瓦埠湖、焦岗湖、高塘湖正在“一湖一策”推进综合治理,“三湖”名片越擦越亮;上窑山、舜耕山、八公山,植绿补绿护绿一直在行动,三山竞秀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我市高站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淮南。

今年上半年,我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紧盯目标、聚焦重点,通力协作、狠抓落实,“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紧盯空气质量数据高值第一时间巡查交办大气污染问题,上半年共交办各类大气污染问题381个,整改到位率80.3%。深度开展夏季臭氧攻坚,对全市196家企业制定了夏季错峰生产方案并严格执行。加快电厂超净排放改造,田集电厂、顾桥电厂、新庄孜电厂、潘三电厂等4家电厂达到超净排放水平。组织高污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56次,排查取缔经营性小煤炉、炉灶580余个。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了焦岗湖流域联防联治工作,积极强化流域共商,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湖区治理,全面开展圩堤拆除行动和以渔净水,着力改善焦岗湖水体水质。对全市所有入河排污口按照“一口一档”要求建立并逐渐完善档案资料,实施每月监测,并加强日常排查监管。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2021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四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持续开展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及堆场整治,扩大排查范围,确保排查无漏洞,无死角。建成年收集利用5万吨废有机溶剂企业淮南中建材腾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康德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提质扩容7吨/日的医疗废物处置改扩建项目也已建成。

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需要。我市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聚焦问题导向,紧盯靶向施策,健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中央督察组交办的285件信访件,已经办结222件。发现的4个个性问题,已督促责任单位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全力推进整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牵头开展“严、重、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排查工作,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标准、时限和整改责任。共排查上报问题18个,目前均在整改中。

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是永远在路上的艰苦战役。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的幸福指数,我市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自觉的行动,向环境污染宣战,努力让绿色成为淮南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交出禁捕退捕生态工程民生工程优异答卷

期待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淮南因水而名,生态因水而美,发展因水而兴。水更是生命之源,生命因水而生生不息,生活因水而丰富多彩。

淮河,我们的母亲河,生命之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人民保护淮河、淮河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河的哺育,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禁捕退捕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生态工程、民生工程。2008年和2011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我市设立了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两个保护区均属于国家确定的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范围。两个保护区涉及6个县区。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把禁捕退捕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让母亲河永远安康。

依法依规处置,确保渔船渔具退出到位。我市完成退捕渔船拆解、渔具网具无害化销毁,全市共注销退捕渔船捕捞证622本,拆解退捕渔船622艘,销毁网具2.1万公斤,做到应退尽退,应销尽销,确保渔船渔具退出到位,完成100%。

强化转产安置,保障退捕渔民生计。我市加强社会保障,按照3000元/人/年的养老保险补贴标准为全市1069名渔民办理养老保险,对1085名渔民办理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55户,105名渔民办理低保。截至去年底,对需要就业926名渔民通过务工就业、安排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安排就业860人,落实转产就业92.87%。

加强执法监管,切实维护禁捕退捕执法成果。由市农业农村局(禁捕办)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海事处联合开展保护区执法,督查保护区渔船渔网清理和偷捕情况,严厉打击“电毒炸”等违法犯罪行为,清理取缔“绝户网”、涉渔“三无”船舶。

珍惜水资源,保护母亲河。记者在田家庵城市圈堤采访时,正在堤坝上散步的市渔业社渔民钱怀明高兴地告诉记者说:“俺在淮河上生活几十年了,以前就是靠捕捞为生的。上个世纪的时候,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滥捕,淮河生态环境恶劣,鱼虾基本绝迹。现在,通过生态环境的治理,淮河水质是越来越好,河水里的鱼虾已随处可见,连绝迹多年的淮王鱼也经常能看到了。”

为产业发展加竞争力为生态环境减破坏力

聚绿色力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变革

“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着力增强绿色创新动能,高质量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

为产业发展加竞争力,为生态环境减破坏力,“一加一减”之间,淮南凝聚绿色力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变革,释放蓬勃动能推动产业转型,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7月5日上午,市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召开,听取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情况介绍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会议指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能耗双控问题,而是重大政治问题。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存量监管,严格增量控制。要加快转型步伐,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园区经济、民营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升级、用地结构优化。

市发改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推动淮南全面绿色转型,要结合我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调整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十四五’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同步,要积极改善能源结构,谋划建设新能源基地,推进光伏、风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据悉,我市“风、光、储”和“风、光、火、储”等2个电力一体化项目,以通过省级评审并上报。淮河能源、中煤新集实施煤电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全力打造“智慧矿山”。

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市经信局启动了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确定了目标任务。目前,我市3家企业国瑞药业,陕汽重卡,春升新能源3家企业进入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17家企业进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19家企业进入市级绿色工厂名单。

精心培育,花开满园。我市涌现出一批在绿色制造、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领域具有代表性企业,如国瑞药业、淮南润成科技、淮南金科再生资源、中信格义循环等。目前,我市共有19家优秀生产企业、14项先进技术、17项新装备产品、39个重点改造项目、1家节能环保服务企业进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带动绿色制造产业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锚定绿色发展,释放转型动能。我市着力探索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升级之路,绿色根基在踏石留印的过硬举措中不断夯实,让美丽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

一城美景,满目风光。日益向好生态答卷的背后凝聚的是全市上下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念,对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的锲而不舍,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不变情怀。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生态淮南的发展底色!(记者 周 玲)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