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牢记殷殷嘱托 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 > 创新驱动“风起云涌” 转型发展“大有可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创新驱动“风起云涌” 转型发展“大有可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8/18 14:33: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一年来,我市科技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总体部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推进科技强市建设,让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淮南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步入位于淮南高新区双创中心10楼的淮南来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公司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自从6月份签约后,阿里巴巴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便在我们这里成立了区域总部,目前我们已引进40余家电子商务类企业入驻云上,预计5年内将线上引进5000家以上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等经营主体,年营业额达10亿元以上。”

塔吊林立、运输建材的车辆往来穿梭,一栋栋大楼正在拔地而起。走进位于淮南高新区南端的淮南云谷大数据产业园施工现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人感受到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云谷大数据产业园是我市招商引资重点科技项目,由中国云计算行业领军企业华云数据集团开发。项目占地196亩,总建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三期建设,预计2023年全部建成,是集现代化墅级独栋办公企业总部+集成化办公区以及数据中心为一体的大型数字化园区项目。从今年3月土方开挖到现在,目前已有33栋楼封顶进入二次结构施工,一期工程能确保在今年年底按期交付使用。”云谷大数据产业园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20年,国家大力提倡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跨越,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新一轮发展契机,我们要将淮南传统的煤炭能源、电力资源和水资源等优势转化输出,与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和科技园区的打造相结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快速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产业聚集,让淮南这座能源之都、工业粮仓向数字化产业加速转型。”

“17栋标准化厂房、4栋钢结构厂房已经全面封顶,淮南高新区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在全力推进。除了二期项目,高新区的科技信息产业园、双创中心二三期、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一个个大数据创新平台建设也在快速推进。”淮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淮南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的首位主导产业,大数据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目前,理论计算峰值达24万亿次,存储容量96TB的中科院大气所超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具有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集群、2PB容量级别的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通过验收;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运维楼项目开工建设。

日前,记者在淮南高新区走访,所见所闻,让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创新驱动风起云涌、转型发展大有可为的震撼气息。

“按照省科技厅的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征求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全面梳理总结,更新指标数据17项,完善了《安徽省淮南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并于3月份报科技部评审。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对标《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们起草完成了《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采访中,市科技局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完善,使我市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取得新优化,打造了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夯实了创新的基础。同时,我们还不断调整充实《淮南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深入县区、园区开展申报摸排、培训、服务工作,主动协调市税务、市财政等部门对高企申报材料开展联审,6月份已向省认定办推荐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7家。今年1至5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1.6%,居全省第4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4家。”

优化升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认真落实市级科技创新政策,科学制定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案,安排政策兑现资金1246万元,科技计划项目资金512万元。推荐“5G毫米波通信中三维LTCC异构集成的有源天线微系统研发”等26个项目申报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遴选2个项目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完成2021年度安徽省县级乡村振兴科技项目14项,转拨专项经费115万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市区域科技创新活力逐步提升,提名淮河能源集团等6家单位共10个项目申报了省科学技术奖。征集成果发布类40项、成果展示类18项、项目签约11项、成果路演1项、成果竞拍1项参加2021中国(安徽)科交会,有23项科技成果入选省发布名录,其中安徽柯林医疗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的“抗菌止血可降解高性能医用敷料合成制备产业化”项目现场签约,合作金额5500万元。

“我们研究院是淮南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于2011年合作成立的科研机构,是大气所在全国唯一的分支机构。”在位于淮南高新区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采访时,研究院负责人充满信心地向记者介绍:“研究院将不断加大产业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通过研究单元入驻、支撑重大项目申报、建设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等方式,汇聚人才,吸纳科研团队入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山河药辅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实验室里,张际峰博士正在进行着配比试验,他的研究课题是药用辅料功能互作数据分析及多辅料联合应用开发。作为我市第一家非煤产业上市企业,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将每年销售收入的3%用于科研经费,制定了科技奖励办法,鼓励创新团队积极研发,这让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张际峰找到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张际峰告诉记者:“淮南是一个珍爱人才的地方,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倾尽心血,我责无旁贷。”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并于2019年12月1日实施,条例的实施为企业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聚天下英才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我市还深入开展‘四送一服’‘科技活动周’活动,修订出台创新型城市建设意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支持与大院大所合作、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市科技局负责同志表示:“我们要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聚焦‘六比六看’‘五破五立’‘四个一流’,市科技部门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盯6项市委深改目标,持续贯彻落实《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认真研究谋划攻坚力量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意见,坚决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堵点,充分释放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积极融入安徽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山河药用辅料公司和美亚高新“一室一中心”培育,持续支持深部煤炭开采与采动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为契机,主动加强与沪苏浙对接联系,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学习“合肥速度”借鉴“滁州经验”,科学编制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记者 苏 强)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