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旧香暗渡。”历史犹如这暗夜中的小花儿,在时光的长河中散发着经年的幽香。每每说起历史,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只能用历史悠久来形容。可历史又离我们很近很近,并且永远记在了心里,一路陪伴着自己,与梦想一起成为历史。
2600多年的历史是寿县人的骄傲,古老寿州大地上人们繁衍生息的历史,宛若璀璨夺目的夜明珠,永远照耀着后人的前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寿县历史上有着永远抹不去的创伤,也有着永远铭记在心的辉煌,更有着很多赋予历史绚丽色彩的著名人物,同时还有着很多改变历史走向的英雄豪杰。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无言地诉说着寿县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一个难以忘怀的根。铭记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历史在发展中产生了民族,民族凝聚了力量并形成了精神。历史是有灵魂的,历史也是艺术的,文化诉说着历史,历史演绎着文化,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时间是历史的分水岭。悠久的历史催生了寿县文化,伴之而起的是寿县人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伤时感事的忧患意识、厚德载物的人生追求、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深入骨髓,刻骨铭心。
寿县的历史文化是一本厚重的书,这个历史永远说不完,也说不准。虽然说寿县的历史文化都是思想史,但是这里的历史文化是有痕迹的,是可以考究的。寿县的历史文化不仅包括人文、地理、环境、事件等等,还包括这一切之外的宇宙。史书上记载的历史,让人们了解了寿县过去的社会形态和人物,没有记载的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设想和研究的空间。因此,寿县的历史文化既是已知,也是未知,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思想。
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相体,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的史料典籍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等人为行为,需要后人去甄别考证,去伪存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弄清历史真相,还原历史本貌。因此,要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就是要像梁启超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弄明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探寻和了解寿县历史文化,需要永葆一颗穷根究底的好奇心。正是基于这种求知若渴、寻奇探幽的冲动,让我对寿县历史文化数千年的生态变化产生好奇,驱使我在文化寿县和地理寿县中寻寻觅觅,逐渐对本地历史文化充满了痴迷。这其中的原因,既是兴趣使然,又是自己的工作职责所系。数年来,我留心观察寿县历史文化的现状与历史、变化与发展,潜心琢磨,专注研究,努力挖掘寿县历史文化的精髓。
研究寿县历史文化,对我而言是自不量力、蛙与牛斗。此项工作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执着的探索钻研精神。这对于我这个非历史专业、非高等学历的人来说,难度之大、挑战之巨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从骨子里涌出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逼迫我一头扎进历史的故纸堆中,不能自拔。无数个漫漫长夜,我面对孤灯黄卷,寥落虫鸣,像一个考古工作者一样,在卷帙浩繁中一点点抽丝剥茧,探寻历史真相。
抚今追昔,我们循着“满天星斗说”,去体味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给予我们坚定、从容和自信。通过研究寿县历史文化,我慢慢地悟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使寿县人有着深刻的悟性,有着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时有着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时有不同于西方人的简约。寿县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追求,有自己的文明源流,也有和谐的生活方式,寿县的历史文化在提醒人们,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这些泛黄的卷册和典籍里寻找文化之根,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对寿县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阐发。这样,至少不会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变成残酷的终天遗恨。(楚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