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报告“出炉”,市审计部门紧盯热点、难点、堵点,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常态化“经济体检”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市审计局聚焦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推动“六稳”“六保”,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揭示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财政公共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宏观及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健全完善制度的建议,保障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的财政同级审主要审计了市财政局等部门组织的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对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等八家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组织实施了社保基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资金、基础教育工程建设项目以及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等专项审计和调查。
审计结果表明,2020年,全市财政工作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障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财政经济环境,克服经济下行、减税降费和突发新冠疫情等因素对财政收入影响,完善收入预研预判机制,强化财政收入预期管理。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民生工作倾力保障。全市教育、卫生、科技等13大类民生支出245亿元,增长16.3%,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5%。以33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切实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全年投入资金50.2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2.4%。把有限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市本级压减一般性支出0.3亿元、盘活存量资金3.9亿元,重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投入。加强资金调度,全力保障县区“三保”支出等刚性需求。
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加大保障脱贫攻坚力度,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87个。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12亿元,安排财政资金2.29亿元用于资产收益扶贫。持续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全市财政投入资金14.35亿元,重点推进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等专项环境修复。建立健全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选取优质公益性事业领域重点项目发行专项债券,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保障重点项目合理融资需要。
财政管理持续提升。推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提质扩围,2020年重点评价项目30个、单位自评项目60个,覆盖财政资金5.9亿元。实施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切实提升票据使用便捷度。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闲置资产处置、出租管理,全年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资产收益7000万元。持续完善市直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具有淮南特色的三级预警系统。
年年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考量的是审计机关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对党委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准确把握。市审计局在谋划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和热点的转换,实时调整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不断将新领域、新政策、新要求体现在预算执行审计方案中,使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都能体现特色、富有变化和具有时代性。
近年来,市审计局紧盯热点、难点、堵点,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公经费”以及财政存量资金等纳入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深刻揭示上述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得到了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积极评价,审计工作报告连年获得人大常委会与会代表全票通过。(记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