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榜样 > 法治阳光照亮美好生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法治阳光照亮美好生活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7/22 9:36: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第七届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田家庵区司法局

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等,区司法系统集体、个人累计受到上级表彰表扬64次……回顾田家庵区近年来司法行政工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近五年来,田家庵区司法局紧紧围绕“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于全面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以政治为魂、以服务为本、以发展为要、以实干为先、以法治为基,强统筹、夯基础、创特色、抓落实、促和谐,推动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名列全市前茅。

立足政治上站“稳” 以作风建设锤炼过硬队伍

田家庵区司法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铸魂工程、免疫工程、基因工程等三大工程,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

抓住政治建设“铸魂工程”。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聚焦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推动全区“七五”普法顺利收官,让“十三五”全市法治画卷的成绩单上更多展现田家庵法治底色。打造作风建设“免疫工程”。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政治监督谈话、领导班子包保联系司法所等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开展廉政教育,确保干净干事。清理、修订、新建涉及会议、财务、纪律等内部管理制度9项,规范各项业务制度30项,梳理行政处罚、行政给付、行政奖励等11项权力,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提升能力建设“基因工程”。区司法系统30岁左右女干警占80%,她们舍小家为大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各项工作创先争优。洞山司法所长胡婧在人民调解工作上、社区矫正中心主任顾晴在做好建国70周年社区矫正安保维稳工作上获司法部点名表扬,泉山司法所长杨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中为《民法典》立法工作建言献策,公园司法所辅助人员陈凤娟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名干警获评全市“最美司法人”。

立足发展上推“深” 以法治思维引领社会治理

田家庵区司法局立足职能定位,统筹做好依法治区、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依法治区全面推进。高规格组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机构,制发重大法治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面依法治区督察工作办法等,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目标考核、党委巡视巡察重要内容之一,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依法行政科学规范。对区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和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进行法治审核,为区政府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7次,清理出继续有效文件54件,拟修改、废止文件7件,推动营商环境配套制度“立改废释”,强化行政应诉工作,受理行政复议申请30件、行政诉讼152件。法治政府示范引领。牵头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会同区委巡视巡察组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查、开展落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暨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将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与防疫、防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七五”普法、《民法典》宣传、扫黑除恶等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结合起来,强化“点穴式”发力,增强了示范创建的社会公信度。

立足服务上做“实” 以为民宗旨推进良法善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法治的保障。田家庵区司法局坚持为民宗旨,加强法治宣传、抓好司法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宣传有声有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每年投入40万开展法治宣传,举办“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江淮普法行”“12·4”等法治宣传活动200场次,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年度学法用法统考、抽考1000余人次,开展《民法典》宣讲100余场,法治副校长为青少年开展法治讲座70余场,“七五”普法终期考核得到了省考核组的高度评价。司法服务有情有度。全面完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办理案件2020件,接待咨询5400余人次,城乡居民享受到了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法律服务。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38个,培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600余名,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5998起,调解成功率达99%。强基固本有为有位。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被纳入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率先通过三年提升工程。扫黑除恶“第二战场”作用发挥明显,多次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作经验交流发言。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必接必送规定,顺利帮教955名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统筹构建“1334”工作新格局,帮助1221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