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解放思想大家谈 > 初心不改力度不减脚步不停广袤沃野绘“振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初心不改力度不减脚步不停广袤沃野绘“振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7/19 8:37: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访市委副秘书长、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贾俊

“淮南市乡村振兴局是伴随‘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向纵深推进而新成立的新单位,在我们单位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是‘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涅槃重生,是‘宏图展望心潮涨’的思想解放,是‘夺秒争分竞上游’的担当干劲。”市委副秘书长、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贾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认清形势,才能方向正确。贾俊说,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根据形势的变化,把政策取向和着力点逐步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由攻坚战转为持久战,由脱贫攻坚的突击性、特惠性、局部性,转为乡村振兴的渐进性、普惠性、整体性,在工作体制机制、职能配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都要调整,向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聚焦发力。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高标准的目标。贾俊说,瞄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具体到乡村振兴领域,就是要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给自己立下远大而又具体,振奋而又务实的目标:即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县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明晰短板,才能力量集中。贾俊表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涉及到所有农村、所有农民、所有农业,所以它的要求人群目标范围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面临的目标人群的数量更大、难度也更大。二是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任务更多,区域间更不平衡。由于历史欠账和自然条件等原因,部分贫困地区特别是行蓄洪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总体水平相对滞后,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仍然较重。三是与脱贫攻坚相比,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更高、更需可持续。不可否认,为了解决一些深度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战中采用了一些超常规帮扶举措,产生了一定的帮扶效果,但长远来看,他们的稳定的高质量的脱贫仍面对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障碍和风险。

贾俊说,“干”字为先,才能推动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定期集中研判规模性返贫风险隐患,研究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与此同时,我们要围绕乡村振兴“20字”要求,分门别类做好衔接工作: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重点在“育强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多功能开发”上着力,推进与农村“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以加强“双基”建设为抓手,全面整治农村村庄环境,推进与农村“生态宜居”的有效衔接;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用好农村各种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与“乡风文明”的有效衔接;以加强农村治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村民协商议事机构作用,丰富村规民约内容,推进与农村“治理有效”的衔接;以现行支持政策稳定为抓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推进与农村“生活富裕”的有效衔接。(记者 张静)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