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2020年,全市地表水21个监测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6.2%,总体水质良好,出境水质与入境水质基本持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稳定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2.7%,优良天数比例比上年增加10.8个百分点;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各类功能区平均等效声级达标率66.3%;环境辐射保持安全水平……”
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召开的2020年淮南市环境质量公报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围绕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分别作详细解读。各项数据表明,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直以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措施、精准发力、靶向治理,着力解决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生态颜值”持续提升
从2020年淮南市环境质量公报上看,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巩固提升、稳中向好。
空气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市区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0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76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日均值浓度分别较上年减少28.6%、0%、16.8%、10.1%。
水环境趋势向好——全市地表水21个监测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6.2%,无劣Ⅴ类水质,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比上年增加9.2个百分点,水质状况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2020年,全市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与上年持平。
声环境巩固提升——2020年,淮南市区域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4dB(A),噪声总体水平为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与2019年相比下降0.1分贝(A),噪声总体水平等级稳定保持二级。
辐射环境保持稳定——淮南市城市中心区和城市郊区综合电场强度,监测值0.43~1.16V/m,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时变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暴露导出限值。
“三个治污”重中之重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老百姓畅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打好蓝天保卫战:2020年,我市完成65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43家砖瓦轮窑淘汰、52家隧道窑及旋转窑深度治理,关停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22台,取缔110余家非法煤矸石加工企业,整治建筑扬尘工地214家。
打好碧水保卫战:完成100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改销号,对瓦埠湖和高塘湖入河排污口进行智能筛查。完成48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新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35公里;建成区7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完成治理。
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了42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1个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完成排查整改158个煤系固废物突出问题;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对56家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进行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8%和100%。
“常态监管”威力显现
市生态环境局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为遵循,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以铁军担当守住生态环保底线。
强化常态监管,环保监管水平全面提升。2020年,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积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全年受理信访件331件,办理率100%,结案率98%。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49家,完成15家污水处理厂进排口和63家企业废水排口COD、氨氮两项污染因子自动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工作。严格排污许可,全市共发放排污许可证343张,排污登记备案3550家,实现了全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我市重点排污单位传输有效率为99.64%,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完成率99.62%,均位居全省第一。市执法支队在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综合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被省生态环境厅推选为全国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候选单位。完成了水生态专项要点编制,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记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