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孙炜
7月8日,《人民日报》19版头条采用了淮南市在“‘典’亮乡村、法润淮南”活动中,向广大群众深入宣传阐释民法典的鲜活图片,展示了淮南市司法局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司法人员的辛勤付出,孙炜就是其中的一位。
孙炜现任市社区矫正支队支队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业务,兢兢业业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司法行政干警。2020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赦实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被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法宣办联合评为淮南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
完善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基础保障
社区矫正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的刑事执行制度。孙炜紧紧抓住机构、场所与制度三项重点工作,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确保了社区矫正始终在规范的标尺落实执法。
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机构建设,2019年机构改革为社区矫正管理科后,于2020年8月,经报市编委会同意,重新更名为市社区矫正支队,进一步突出社区矫正工作执法的实战性。近年来,按照省厅关于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推动全市8个县区社区矫正中心全部通过省厅达标验收,其中潘集区、寿县社区矫正中心被授予“全省先进社区矫正中心”称号。
创新监督管理模式,丰富教育矫治内容
在开展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时,孙炜首先想到,在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的同时,最关键的就是促进他们转变成一个合格的人,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再发生。
孙炜积极统筹推进构建“1334”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中开展了“两佩(配)一做”活动,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党徽,办公桌上配置“共产党员”桌牌,做“共产党员”示范岗,提升工作人员政治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治;网络监管扎实,全市91个司法所全部建成社区矫正对象微信群,实现适时监控无死角、无盲区,实现了社区矫正“互联网+”的入矫教育模式;公益活动活跃,依托“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在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感恩回馈社会”专项活动。在每年高考、中考期间,组织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组建爱心车队,服务广大考生。
充分整合内外资源,推进社会力量参与
孙炜主动谋划,通过整合内外资源扩大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的内容。近几年来,加强与民盟组织的深度合作,开展黄丝带帮教行动,积极地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就医问诊、法律咨询、传统教育等针对性教育。
注重延伸用警,联合戒毒单位开展“警地共建”,把戒毒系统与地方工作职能优势互补,努力把延伸监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出台《淮南市社区矫正延伸监管“警地共建”工作方案》,2018年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社区矫正业务骨干赴省女子戒毒所、省未成年人戒毒所进行跟班学习,2018年、2019年两年以来,组织了三批近百人次进两所跟班学习,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了一线司法行政干警的执法水平。探索执法观摩,创新开展全市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观摩教学与交叉检查活动,培育建立市启航社区矫正服务中心。
提升站位勇担责任,全力开展扫黑除恶
孙炜作为司法行政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具体承办部门的负责人,坚持学习在先、思考在先、行动在先,努力让自己承担的任务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司法行政特点。
做扫黑除恶的先锋官,在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部署以来,不畏扫黑除恶任务的急难险重,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努力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协调系统内相关科室与部门,务求使本系统扫黑除恶的开展符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特色,取得实效,努力落实源头防范工作。制作《豆娃说法之司法行政系统扫黑除恶》动漫宣传片,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