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皖美村支书 学习好榜样 > 心系群众解民忧 奋力前行谋发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心系群众解民忧 奋力前行谋发展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6/29 10:26: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克素

2018年,根据两位“中国好人”真实故事改编的推剧《扶贫书记》在潘集区34个贫困村巡回演出,引起群众的热烈反响。

故事主人公之一许克素,是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的家庭虽不富裕却心存大爱,她连续多年像妈妈一样关心关爱村里的孤儿,帮助他们通过求学改变命运;她虽身患重病但坚守扶贫一线,带领全村百姓解决了村民走路难、灌溉难、过河难三大难,顺利脱贫摘帽。她先后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同时先后获得全省最美巾帼脱贫攻坚人物、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六届淮南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忠心向党,勇于担当,堡垒作用强

2008年,许克素作为计生专干在村工作,因为工作突出,2014年当选村委会主任,2018年,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书记、主任“一肩挑”。

她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用好用活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努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2020年农历新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从年初一开始组织党员群众成立志愿服务队,实施卡点值守、外来返乡人员摸排,号召捐款捐物,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堤坝。7月,淮南遭遇特大洪水,她带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24小时值守淮北大堤,与村壮年劳动力一起抢抓时间转移电灌站电机设备,避免国家财产损失。

一心为民,感恩前行,旧貌换新颜

“老百姓选择我,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一定不能辜负大家。”对全村的百姓,许克素总是充满了感激,也时刻不忘肩头的责任。

过去,许岗村的老百姓常说这么一个顺口溜:许岗有三大难,一是走路难,顶着太阳路稀烂;二是灌溉难,守着大河年年旱;三是过河难,两道河来一条船。近年来,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她和村两委成员共同努力,争取项目22个,总投资894.37万元,修建灌溉渠6800多米,道路6800多米,小型灌溉站一座,完成许黄中小型灌区升级改造项目、小农水项目,购置渡船一艘,彻底解决了许岗三大难题。村里新建了两座文化广场,改造了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两座光伏电站,村集体经济由空白村一举突破10万元,2017年顺利出列,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真挚爱心,无私奉献,村民成至亲

老百姓佩服许克素的不仅仅是她为许岗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她对老百姓的一颗真挚的爱心。

从2008年开始,每年她都会拿出微薄的工资给村里的孤儿添置换季衣物,像妈妈一样关爱这些缺少关爱的孩子。2012年,孤儿许凤考取了合肥工商管理学院,可家里没钱打算不让她去上学。许克素听说后,跑到镇里争取了4000元救助金,第二天亲自把许凤送到学校,替她办理好入学手续,还自己花钱为其买了洗漱用品和被褥,并请求老师一定要多多照顾孩子,让老师误以为她是许凤的母亲。

村里有位孤寡残疾老人叫许圣杰,独自靠着裁缝手艺和种地养活了两位孤儿——侄子许永和侄女许咏春,日子十分艰难。许克素一直非常关注这个不幸的家庭,三天两头到许圣杰家送吃送喝,两个孩子几件像样的衣服几乎都是她买的,并积极宣传许圣杰的感人事迹,许圣杰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人”,两个孩子也分别考上了研究生和大学本科。

忘却自我,冲锋在前,奋斗志高远

许克素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帮助村民而东奔西走、出钱出力,你很难想象的出,其实她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许克素的家庭是不幸的,母亲和唯一的弟弟前几年因病相继去世,留下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侄子需要她照顾,一家4口目前还挤在简陋的平房里。有人开玩笑说,像你这样穷的村长全市估计都难找。更不幸的是,几年前,许克素被查出身患重病,2016年午季秸秆禁烧中,她因操劳过度晕倒在农田里,后经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命。可在医院住了没几天,她又跑回村里工作。有人说,许克素你是不是傻,都这样了,你还那么拼干嘛?她总是笑笑说,就是村里的工作在支撑着自己,有一天真闲下来,说不定就真的倒了。

许岗村是传统农业村,为改变经济结构较单一的现状,许克素带头调整产业结构,2020年,她自己先种了5亩菊花,年产量7000余斤,预计每亩增收2000余元。今年,她决定再扩大种植规模。“发展新的产业,必须要自己先带头干,只有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才能真正打消大家的顾虑。”许克素说,希望通过示范发展菊花种植,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走好未来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