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新区以思想破冰加快园区建设
6月17日,淮南高新区管委会与瞪羚云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签约。淮南瞪羚产业项目整体规划分瞪羚产业园、瞪羚科技、瞪羚大宗物流基地,总投资10亿元。项目计划正式运营起两年内税收达2亿元,解决300人就业,五年内入驻企业达300家,年税收达5亿元,营收达百亿元,届时将打造安徽规模最大的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基地。
与瞪羚的签约,按下了招商引资快进键,也让淮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实。对于淮南高新区来说,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产业平台作用,在重点产业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大跳跃。
“金钥匙”开启思想破冰之旅
5月21日,全市“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淮南高新区放眼长三角,发现与苏浙沪先发地区差距巨大;俯瞰全省发展版图,发现与省内快速发展的城市相比差距不小,淮南高新区在审时度势中自我警醒:作为淮南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合肥都市圈的“桥头堡”,停顿和慢进都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淘汰!
解放思想抓落实,绝不只是“坐而论道”、“嘴上说说”,淮南高新区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努力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样板,建设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新窗口。淮南高新区逐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涉企服务等政策,发挥联合招商队的前沿、前哨作用,深化委托招商、外出招商,探索产业园招商、产业链招商新模式,紧盯铜锣湾集团、润泽科技、启迪控股集团等重大意向企业项目,争取早日落地。
“暖气候”引得“候鸟”欣然来栖
环境是“气候”,资金是“候鸟”。哪里环境好,哪里政策宽松,哪里开放度高,资本和要素就往哪里跑。淮南高新区从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下大力气解决好项目落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努力营造“爱商、尊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使这方热土真正成为外来企业眼中的“投资洼地”。
今年以来,淮南高新区相关负责同志赴上海、广东、江西等地外出考察15次,接待客商近50批次,重点在谈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约200.8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8个,拟投资约108.85亿元,包括总投资25亿元的纳米新材料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高仁SCA光学胶项目等。
6月10日,淮南高新区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共道网络科技签订淮南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拾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淮南阿里巴巴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
根据合作内容,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上线后一年内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引进注册企业1000家,五年内实现引进注册企业不少于5000家。
如今,全球顶尖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机构华大基因落地淮南大数据基地,投资2.6亿元建设农业组学大数据项目;淮南大数据基地与上海莘庄工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迈出关键一步,大数据年底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1至5月,淮南高新区引进市外项目资金额46.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亿元的46.8%;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22.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4亿元的41.8%。
“发动机”加速启动高质量引擎
项目是稳定投资、拉动经济、集聚产业的重要载体,项目建设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既是淮南高新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提振发展信心的“强心剂”。
5月28日,淮南高新区产业园二期全面封顶,记者走进项目建设工地,工程车辆往复穿梭,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处处涌现着大建设、大发展的生机与活力。除了二期项目,淮南高新区的科技信息产业园、双创综合服务中心二三期、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一个个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项目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聚合、配套向园区加强。”随着淮南高新区被确定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淮南市全面提升高新区功能集成、要素集聚、用地集约、产业集群水平,全力打造承接高地。
今年1至5月份,淮南高新区的项目建设不断加快。
新签约亿元项目7个,华大基因项目、启迪鸿星(淮南)冰雪文体科技项目、千鸟互联华东总部项目、鑫博显示背板生产项目、锦江都城酒店项目、安徽福美MCM生态材料产业园项目、热等静压先进制造研发及应用中心项目,总投资约64.74亿元。
新开工亿元项目17个,高新产业园二期、安徽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提升工程、淮南市能源数据中心及数字经济万创园、水仙路(南纬二路-南纬七路)建设工程、香樟苑六期Ⅱ标、舜耕学府、E水系公园等项目……总投资约115.98亿元。
竣工亿元项目有安理家园、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公寓、终端显示智能制造产业园、锦江都城酒店4个项目,总投资约23.28亿元。(特约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