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谢家集区委书记陈海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无数次证明,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日前,谢家集区委书记陈海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市委部署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是谋求新一轮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是增强创新动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正当其时,关系长远,意义十分重大。”
陈海涛说,谢家集区作为工矿老城区,缘煤而建,因矿而兴,面临着结构不优、发展不快等现实问题。我们要紧紧抓住大讨论活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标合肥、滁州等领跑城市,拿出自我革命的魄力和勇气,坚决破除“旧思维”、突破“老框套”,聚焦“六比六看”“五破五立”“四个一流”,着力攻克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径。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聚焦“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任务,坚持以“13359”发展思路引领全区经济发展,即提升一个城市商圈,围绕“淮南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实施卧龙山路城市商圈提升工程,提升区域三产发展水平。打造三个特色小镇,发挥区域现有资源优势,高标准谋划打造汽车小镇、教育小镇和康养小镇。建设三大百亿园区(平台),坚持服务全市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不动摇,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和淮南农副产品物流园。做好五湖临门文章,深度挖掘春申湖、瓦埠湖、施家湖、卧龙湖、十涧湖旅游资源,打好“欢乐谢家集”旅游品牌。建好九个千亩特色农业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乡)一业”思路,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建设西红柿、甲鱼、莲藕等9个千亩特色农业基地。
陈海涛告诉记者,谢家集区将全力建好三大园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聚焦分别实现百亿目标,久久为功,把“三大园区”打造成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加快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宏泰钢铁二期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企业进驻,尽快形成百亿规模。推进智造园区快速发展,加快与高新区合作共建二通道产业走廊,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力,做优做强矿用新材料、玻璃制品、蓄电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力争“十四五”期间达到百亿产值。加快西商农商城建设,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一期8月底投入运营,建成我市高品质农批、农贸服务平台,确保年交易额达到百亿以上。
陈海涛说,谢家集区要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积极融入长三角。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与商杭高铁、引江济淮工程(谢家集段)、合淮高速、102省道等交通网的连接,开工建设淮河岸线陶圩港码头,谋划引江济淮港口,构筑以高铁、高速、航运、城市快速通道为骨架的对外交通“大通道”。要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充分发挥招商顾问、招商工作队作用,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税收回报率高的项目。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包联制度,强化“四送一服”精准对接,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要持续深化区域战略合作,充分利用与浙江嘉兴平湖市和湖州南太湖新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发展契机,围绕党建交流、园区建设、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分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开展跟班交流学习。加快与合肥市瑶海区合作共建步伐,定期组织学习考察和项目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赢。
陈海涛表示,高质量发展,风头正劲。谢家集区将以这次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紧盯时代大势,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停步,聚力发展不松劲,推动谢家集区在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上台阶、争先进。(记者 苏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