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跳出淮南看淮南 > 跳出淮南看淮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跳出淮南看淮南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6/4 10:42: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看发展速度——为什么我们比合、滁“慢几拍”?

5月底、6月初,两次看似平常的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引起了淮南这座城市出乎意料的震动。

强势跨越,合肥模式、滁州速度,触动着代表团成员的神经。

是震撼、是钦佩,更是压力、是警醒!

标兵在迅跑、追兵已赶超。淮南必须要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重新审视我们自己!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当变局到来、赛道转换,谁能识变应变求变,谁就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厚植新优势,谁方能创造让外界刮目相看的“高光时刻”。

合肥亦如此。2020年,合肥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45.72亿元,跻身“新一线”。“十三五”期间,合肥GDP连跨4个千亿台阶;若将时间跨度拉长,合肥GDP从千亿到万亿,仅用了14年,这就是“合肥速度”。比“合肥速度”更快的是“合肥工业速度”。2005年,合肥提出工业立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掘优势产业。2006年,合肥工业跨入“千亿俱乐部”,仅用了10年时间,合肥工业总产值从千亿又迈入万亿。

滁州,也在演绎一段奇迹。大打“南京牌”,以“融”为向:2002年加入南京都市圈;2003年提出“融入长三角”;2005年实施“东向发展”战略;2013年加入原合肥经济圈。下好“招商棋”,以“融”为方:仅滁州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2018年以来,引进、投产的项目达110多个,其中70%都来自长三角地区。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被苏州作为飞地面向全球招商,园区已经有24家上市公司投资的企业,两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融”出发展新气象:2010年—2019年,GDP在全国上升了89位,上升位次居全国百强城市之首,连续两年稳坐安徽“第三城”,成为安徽的一匹黑马。

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有的城市崭露头角,有的城市杀出一条血路。对标典范,考量淮南速度:我们怎么样?

看全国版图——淮南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较大市”之一,曾经也是勇立发展潮头、地位举足轻重的重要工业城市。如今与首批13个较大市比: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大连、青岛也升格为副省级城市;无锡市2020年实现GDP12370.48亿元,是我市的近10倍,唐山市2020年实现GDP7210.9亿元,是我市的5倍多。

看省内格局——如果说合肥占据省会城市的地利,与滁州相比,淮南似乎也慢了几拍。2010年我市GDP总量603亿元,比滁州少92.2亿元;而到了2020年,滁州GDP总量达到3032.10亿元,淮南GDP总量1337.20亿元。淮南比滁州少了1694.9亿元,滁州已经是淮南的两倍多。或者,换一句话讲,2010年—2020年的10年间,滁州GDP总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淮南。

曾经不相伯仲的城市,有了差距,渐渐掉队。与当初的较大市比,淮南已少了骄傲的底气;与省内兄弟城市比,淮南更多了迫在眉睫的压力,站在新一轮区域竞争的赛道上,淮南不能不沉思。

叩问淮南速度,寻找发展差距,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党员干部,都不应“讳疾忌医”:为什么我们慢了。

淮南与合肥、滁州相比之所以有差距,固然有政治生态损伤、要素制约、投资不足等主、客观因素,但反映在人们主观上的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却是本质的因素。

——对标找差距。因为思维局限,忧患危机意识的缺乏,我们“慢几拍”。

淮南因煤而起、因煤而兴、因煤而困。近年来,虽然非煤电产业发展较快、占比有所提升,但依附于煤电发展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受煤电市场影响较大。特别是党中央确定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深刻地引导着经济大势和产业走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淮南再想上大煤大电项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可以说,煤电资源依赖型经济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但当前,淮南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摆脱不了老套路、旧定势,思维局限于资源、发展依赖于资源、后进诿过于资源,一旦煤电形势好转了,又把转型发展抛到了脑后。

——对标找差距,因为抢抓机遇、主动合作意识的弱化,我们“慢几拍”。

考察点为我们呈现先进经验和突出成就,却无法展现往常的奋斗过程。合肥、滁州的发展成果从来就不是一时的激情喷发和瞬间的灵光闪现,而是一个持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积攒过程。

通过学习考察,总结创造“合肥模式”“滁州速度”背后一系列的路数打法,我们不难发现,抢抓各项政策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是他们跨越发展一直以来的逻辑遵循。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争取沿江高铁在滁州并线设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在得知沿江高铁的规划后,滁州马上就意识到这是短期内解决滁州和省会合肥之间无直达高铁、长远打造滁州高铁枢纽的唯一机会。滁州马上行动,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最多时,一个月跑了6趟北京。去的次数多了,铁路系统由开始的不理解到被感动,到主动帮细化、优化方案。凭借一股钻劲,滁州一一做通了所有持不同意见者的工作。最终,沿江高铁由合肥至滁州至南京北,并且在京沪高铁滁州站并站、全椒增设大墅站的方案尘埃落定。滁州也成了最大的赢家,跻身京沪高铁、沿江高铁这两条我国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唯一交汇城市。

“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抓住了就会创造‘城市震撼’,抓不住就会留下‘历史遗憾’。”发展离不开见事早、行动快、全力拼的干事态度。滁州不惧南京虹吸效应。

再看淮南。2007年11月2日,淮南就首次提出“合淮同城化”。并于12月26日,与合肥正式签订《合肥市与淮南市加强区域合作的框架协议》。之后,在融入合肥都市圈的进程中,淮南一边心之所向,一边担忧着虹吸效应、竞合压力。

截取其中一个细节看:人才、企业用脚投票,它表现出的是吸附与被吸附关系,同样在重构区域经济的圈层结构。近年来,中化三建、中建四局六公司等在淮企事业单位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主动选择搬迁到合肥。

“城市之间之所以存在虹吸效应,是因为先发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上升空间,对发展要素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这就像种子一样,总是趋向最适宜成长的土壤,这点毫无疑义。”

但面对先发性优势弱化的现实,淮南一些党员干部不去反思企业出走的根本原因,却产生对中心城市虹吸的埋怨情绪,并害怕在中心城市周边“灯下黑”,总是怨天尤人、迷惘畏难,缺乏信心和斗志。“埋怨”心态使内生动力不足,殊不知“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对标找差距,因为创新突破、争先担当意识的淡化,我们“慢几拍”。

改革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些年来,合肥、滁州的多个“第一”,首先是干部群众饱受非议、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创”出来的。

先看合肥,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网上曾有自媒体称赞合肥的三次“豪赌”:第一次是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财政赌面板,投了京东方,赚了一百多亿元;第二次是2011年,拿出100多亿元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元;第三次是2019年,拿出100亿元赌新能源,投资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版块落户合肥。城市孕育了新产业,新产业重塑了城市。当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产业与城市的共振,催生了“合肥模式”。

而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外人眼中的“赌”,其实是合肥遵循产业发展“按需补缺”的必然路径。

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目前,合肥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液晶面板出货面积约占全球的10%。在合肥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可曾想,这一庞大产业集群的发端,源自合肥在家电行业发展中的痛点。

在高新产业中,显示屏被戏称“烧钱大王”。12年前,京东方举步维艰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敲定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在“合肥模式”催化下,当地的家电产业与京东方擦出绚丽的火花。京东方解决了合肥家电“少屏”之痛,让合肥最终站上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制高点;合肥则助推京东方一步步成为国际显示产业龙头企业。

家电产业缺屏,就引入显示屏产业;屏幕问题解决了,驱动芯片依然依赖进口,于是合肥布局集成电路产业。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细看这些产业龙头的引进,都是符合合肥本身产业的特点,具有上下游联动效应,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缺什么就补什么,合肥引入龙头项目,最后产业成链、成群。

再说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滁州的决心甚至超过了镇江、扬州。当年江苏省内城市还在犹犹豫豫,是不是要建地铁通达南京的时候,滁州却勒紧裤腰带,把地铁建到南京,并且地铁运营也和南京充分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目标,滁州也一直都不掩饰自己的追求,从2016年开始,滁州连续将“冲刺经济总量全省第三”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力争招引沪苏浙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占全市总数的50%以上”这一目标。

不可否认,近年来,政治生态受损,影响了淮南一些干部的心态:一些干部少了分敢想敢干的冲劲与闯劲,多了分明哲保身的庸气与习惯;少了分敢于担当的勇气与魄力,多了分求稳怕变的推诿与满足。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但仍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没有创造,不敢突破,也许,大家感觉这样并没有错,而且也确实不会犯错,但是,淮南的事业发展也在此中“慢了几拍”。

淮南发展已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候,除了迎头赶上,我们还有退路吗?

淮南已然退无可退,唯有正视差距、迎头赶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上坡的路最难走,但再难的路也要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迎头赶上,才能绝地奋起!

迎头赶上,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问题。

对标先进,是为了更新观念、反思不足、少走弯路。

“我们不能听了很激动,看了很震动,回来没行动。全市各县区(园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学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用在发展上,在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中出实招、见实效,在苦干实干中体现担当、展现作为,同心协力、凝心聚力、竭尽全力,推进淮南高质量发展。”学习考察期间,在两市召开的座谈会上,市委书记任泽锋均如是说。

如今,合肥、滁州的发展成效,使淮南进一步对上了标杆、找到了差距。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淮南与两市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方式理念、机制体制、发展层次品位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尤其是干事创业精气神方面的差距,而这正是我们要“跳出淮南看淮南”的题中之义。

“跳出淮南看淮南”,是一种“怎么看”的发展视野,也是一种“怎么干”的工作方法。

明日淮南的荣与光,取决于我们今日的思与行。

淮南要实现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必须从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着手。迎头赶上,必须要打破常规、创造性工作。敢涉没有先例的“盲区”,敢走矛盾复杂的“难区”,敢冲超前有位的“特区”。总之一句话,只要对淮南发展有利的事情,我们就要不怕委屈、不怕非议,做到一个个重大项目实打实推进,一项项重点工程硬碰硬落地,一条条体制机制点对点创新。

如此,才算“跳得出”“看得深”“把得准”“干得实”,淮南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画”上浓重的一笔!(记者 张 静 柏 松)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