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高质量发展 我们怎么干”大讨论 > 目光东望 昂首“亭”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目光东望 昂首“亭”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5/31 9:57: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中“双圈互动、左右逢源”,滁州市GDP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三,进入全国百强——目光东望 昂首“亭”立
初夏时节,皖东大地麦穗金黄,硕果累累;山水之城工业崛起,雄姿英发!2020年,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032.1亿元,总量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省第三,增长4.4%,增速全省第一;财政收入达371.8亿元,稳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居全省第一……

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滁州俗称亭城,在这方孕育了“小岗精神”的热土上,滁州改革不停步,进取不懈怠,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大力推进与南京江北新区无缝对接、等高对接,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持续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从曾经的农业大市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强市。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敢于创造的改革精神融入双圈合作

43年前,小岗村的一声惊雷,校正了新中国的历史航向,农村改革大幕由此拉开。正是在小岗人敢于创造的改革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改革开放由农村向城市蔓延,一举冲破思想和体制的束缚,从而造就包括皖东滁州在内的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沧桑巨变。

“大包干”之后,滁州“改革试验田”的探索从没有停止过,从农村税费改革、农业补贴方式改革,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再到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滁州不断为全国提供着“经验”。

跨入新时代,滁州市充分发挥既是合肥都市圈、也是南京都市圈成员的独特优势,坚持“双圈互动、左右逢源”,努力争当全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

在位于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内的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加紧建设一期厂房,争取今年底投产,明年实现满产。“我们以芯片设计起家,去年打算进军晶圆制造领域,但浦口区短期无法协调工业用地指标,恰好这时候浦口和南谯启动建设产业合作园,就推荐我们入驻南谯区,现在看来,这个机遇我们抓住了,也抓对了。”滁州华瑞微总经理刘海波说,合作园区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决定将总部放在南谯,有的客户提前一年预订了2万片晶圆片,前景广阔。一期达产后,企业预计年销售额10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南京浦口与滁州南谯隔滁河相望,是写进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的省际毗邻区域之一,两地2019年10月就签订了50平方公里的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共同成立推进领导小组、编制规划,去年6月先期启动建设6平方公里的产业合作园,围绕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推动产业协同。

为加快推进产业合作,两地共同成立投资开发主体,由浦口引进到园区的项目,双方按照约定比例共享企业税收贡献,实现“利益捆绑”。目前,合作园区所有土地均已实现“七通一平”,浦口已陆续向南谯推荐了20多家企业,其中多个项目进入深度对接。此外,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还陆续引进了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长三角区域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平台和团队入驻,并成立两个招商分局在南京驻点招商。

目前,滁州市正统筹推进“772”重点板块,即7家省级以上园区对标沪苏浙一流园区,全面提升承载力;7大新区新城坚持产城融合,提升项目建设和人气;顶山—汊河、浦口—南谯2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确定编制规划、互联互通、生态共保等17项重点工作,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策略研究,共同成立了市场开发投资主体,华瑞微半导体等项目落户建设。

如今,滁州正积极呼应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融入南京江北新区。苏滁现代产业园成为苏州工业园走出江苏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全力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园区;滁宁高教科创城成为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科研及成果转化应用基地……

“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

——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部分国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曾经带给滁州无上荣耀的扬子面临新的抉择。为此,滁州市及扬子集团的决策者们在部分质疑声中,将扬子冰箱与西门子合资,成为我省当时利用外资最大的合作项目。如今,西门子冰箱已成为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领军企业之一,120多家从扬子“孵化”而来的民营企业渐成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为滁州财政税收和百姓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是有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滁州市的发展很快赢得了群众拥护和支持,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区域中心城市崛起于皖东大地。

本世纪初,面对“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迅猛的发展态势,滁州如何对接、怎样追赶?“只要能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就没有什么矛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责任不敢担当。”滁州市广大干部很快形成共识。为此,该市专门出台干部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坚持东向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实现从承接转移到主动融入,再到等高对接、一体发展的政策演进。

随着滁宁城际铁路、宁淮、合新铁路和沿江高铁、宁洛高速“四改八”、南浦一级公路等快速通道的建设,滁州与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也让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民间交流的合作提升更加便利。

2020年,该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76个、新开工578个、新竣工385个、新投产270个,同比分别增长11%、23%、20%、49%,其中,南京等长三角地区项目占一半左右。该市还深化科创一体化发展,引进多个长三角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创新开展“智汇滁州·揭榜挂帅”等活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研究院建成运营,苏大天宫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滁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正在建设中。

近年来,滁州市加快东部大江北协同发展区与西部大工业基地为主体“一区一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硅基材料、盐化工、凹凸棒等重点产业,打造“中国水性涂料之都”、千亿盐化工产业基地和千亿硅基材料产业基地。同时,打造“三区四城一带一基地”,构建了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主平台。

随着“6+10”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构建,滁州市瞄准“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十亿项目”目标,力争智能家电、先进装备、硅基材料、绿色能源、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六大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培育20家以上百亿级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智能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新型功能纺织材料、凹凸棒基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10个以上百亿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十三五”以来,滁州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纳入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种类由118种增加到140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由初期的20.6%提升到2020年的35.6%;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和新能源产业在六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提升,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比提升了近3倍。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用拼搏擦亮底色”

——敢于奋斗的追梦精神奔小康谋幸福

从“环滁皆山也”到“湖上有时思洛社,人间何处不滁州”……千百年来,翻开滁州的发展篇章,奋进的步伐从未停止。

近年来,滁州市把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加快与南京同城化作为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直接突破口,在全市开展“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并作出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的重大部署;以与合肥一体化为方向,持续深化与合肥都市圈城市合作共建。

构建“大交通”——合新高铁、宁淮铁路开工建设;合肥—南京高铁可研上报待批;宁滁城际2020年完成投资2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与南京签署界点协议;蚌滁宁城际铁路已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滁西环高速、S205/S410铜城至冶山段一级公路正式通车;天仪高速已纳入安徽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修编。江巷水库完成下闸蓄水,驷马山滁河四级干渠工程开工建设,滁河航道整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

共抓大环保——按照苏皖两省《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建设工程。历时40年,滁州与南京两地共同保护池杉湖湿地公园,已成为百鸟栖息、水草丰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胜地。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并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生态文明价值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提升大服务——滁州市加大与长三角医疗机构合作,与长三角医疗机构签订各种合作协议65个,在滁设置分院2家,加入医院集团1个,建立医联体9个,成立专科联盟37个;率先完成长三角地区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滁州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加入长三角城市文化馆际联盟、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馆合作联盟、长三角地区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等。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全部建成长三角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31个法人事项和20个个人事项可在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办理。

山水大文章——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滁州中心城区南延、北拓、东扩……“十三五”以来,滁州城市建设的步伐持续加速,聚力“一山(琅琊山)、一河(清流河)、一城(滁州古城)、一湖(明湖)”四大工程,不断优化路网布局、完善城市配套、深化环境治理、提升服务功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活力日益彰显,一座“山城相依、水城交融”的山水园林城市正在清流河畔展露芳华。

改革没有休止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论小岗人的奋斗史,还是皖东人民的追梦路,都是以苦干续写辉煌,用实干托起梦想的生动证明。

滁州市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鲜明提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冲刺全国城市前80强的“5688”发展目标,重点打造实力滁州、活力滁州、制造滁州、创新滁州、绿色滁州、数字滁州、通达滁州、健康滁州、法治滁州、文明滁州“十个滁州”!(特约记者 柏松 记者 张静 )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