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淮南市“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
我们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围绕“五破五立”,破除“旧思维”、挑战“潜规则”、突破“老框套”,攻克淮南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
坚决破除大煤大电的依赖心理,树立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意识。近年来,淮南虽然非煤电产业发展较快、占比有所提升,但依附于煤电发展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受煤电市场影响较大。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深刻地引导着经济大势和产业走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电资源依赖型经济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是我们必须翻越的一座高山、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但我们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摆脱不了老套路、旧定势,思维局限于资源、发展依赖于资源、后进诿过于资源,一旦煤电形势好转了,又把转型发展抛到了脑后。淮南要实现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必须从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着手,跳出“路径依赖”,打破“立足煤、延伸煤”的固化思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园区经济、非煤经济,把淮南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彻底扭过来,让未来的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快、越走越宽。
坚决破除对中心城市虹吸的埋怨情绪,树立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的合作意识。城市之间之所以存在虹吸效应,是因为先发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上升空间,对发展要素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这就像种子一样,总是趋向最适宜成长的土壤。淮南想要发展好,必须从练好“内功”入手,深入学习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等相关知识,深入思考如何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使自己对外具有“诱惑力”,对内充满“激发力”;必须坚持错位发展,弄清自己的产业特点、优势定位,“吃干榨尽”国家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度参与长三角、合肥都市圈产业链分工,加快基础设施、开放合作、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进程,变竞争为合作。
坚决破除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的畏难心理,树立敢于动真碰硬的攻坚意识。我们少数党员干部在面对老难题新挑战时,往往是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题低头走,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人民群众只会记住攻坚克难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看重瞻前顾后的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要进一步提升破解难题的能力,多为“怎么办”想办法、少为“不能办”找理由,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辨清难题的性质、特点、范围和影响,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打破习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拿出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新思路、新办法,抽丝剥茧、逐步解决。要进一步加强破解难题的机制保障,从市委做起,各级党委都要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对常挑重担、善解难题的同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绝不让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消除敢于攻坚克难的思想包袱,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党员干部轻装上阵、一往无前。
坚决破除敷衍应对、庸政懒政的消极心态,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少数党员干部左顾右盼、患得患失,常规工作四平八稳悠着干、重点工作拈轻怕重挑着干,该拍板的不拍板,该决策的不决策,对需要多个单位协作的工作,在职责边界上踢皮球、在协助任务上扯皮筋;有的因循守旧,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只会有一做一,不愿举一反三。要做到潜心干事,始终保持负重前行的勇气,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惠民生、得民心的事,抓紧每一天、干好分内事,心无旁骛、久久为功,千万不能把说了当成做了、把正在做的当成做成了。要善于成事,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专题调研,着力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高位提出问题、还要善于给出思路、最后还要拿出结果。
坚决破除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惰性思维,树立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近年来,我市发展处于全省后位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这里面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最关键还是人的问题。比如,有的党员干部汇报工作只说功不说过,反映情况只报喜不报忧,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足,看不到和先发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有的党员干部对本职工作不学习、不研究、不掌握,混日子、熬天数,对工作落后不是讲借口、就是说难处,对工作垫不垫底无所谓,甚至已经习惯垫底。长此以往,淮南还有什么发展希望?全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赶超意识,拿出最好的状态,昂扬不服输、不言败的斗志,眼睛朝着前方,拉升发展标杆,敢与强者比、敢向高处攀,明确追赶目标,制定任务书、定下时间表,一项项推进、一件件落实,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境界。要牢固树立争先意识,不仅经济发展上要赶超,所有工作都要争先进位,一年一年地把位次往上提、向前推,逢一必争、有冠必夺。
疾风劲,横扫落叶。风雷激,势如破竹。我们坚信,“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一定会带来一股思想解放的清流!(本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