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脚沾泥土心贴群众 倾情帮扶合力战“贫”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脚沾泥土心贴群众 倾情帮扶合力战“贫”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5/25 8:47: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我市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第一线,从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到扶贫车间、产业基地,活跃着这样一群沉下心去、扑下身子的“攻坚尖兵”“绣花人”——驻村选派帮扶干部。

他们下沉一线,精准发力,战脱贫,迎振兴,为建设小康社会注入生机活力;

他们肩负重任,扎根农村,办实事,勇担当,让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初心,用辛勤付出换来脱贫硕果,赢得了驻村干部和群众的纷纷“点赞”。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了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动员7个县区、84家市直单位、14家驻淮单位及在淮高校向162个贫困村选派162支扶贫工作队、386名帮扶干部。他们勇挑重担,倾力帮扶,与困难群众携手共进,谱写了一曲战胜贫困、迈向全面小康的奋斗壮歌,推动实现全市1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寿县顺利摘帽。

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激发干劲斗志坚决啃下“硬骨”

“我们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幸福感大大提高。”市建发集团驻寿县安丰镇甲贝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高友禄高兴地告诉记者。

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记录着从落后村到幸福村的嬗变。由于村班子思想涣散、工作落后、群众上访多等原因,甲贝村在2017年是全镇出了名的“老大难”村。“驻村工作队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基础,如今村里‘双基’建设、脱贫攻坚、集体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安丰镇党委负责同志介绍说,驻村工作队坚持与村“两委”、市建发集团、寿县县政府办公室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定期组织联席会议,与帮扶单位共商甲贝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夯实“双基”建设,2018年甲贝村整体出列。

“驻村虽然辛苦,但看到村里的每一点变化,就又充满了很大的干劲。”驻村选派干部们这样说。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坚持把“擅长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干部选派到贫困村去,帮助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解决群众困难,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践行初心与使命。

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全市共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共386名,其中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含享受副县级以上待遇)115人、科级及以下干部271人。

用制度选派干部下去,“教”会与群众打交道,更“推”着干事创业。

围绕“怎么帮、如何扶”,我市采取集中培训、示范带动等方式,提升驻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根据各阶段工作需要和实际存在问题,及时组织选派帮扶干部以专题培训、座谈研讨、实地观摩等形式,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在金寨县委党校连续三年举办选派帮扶干部示范培训班,针对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精准设置培训课程,有效增强了履职尽责能力,实现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162人培训全覆盖。同时,对县区乡镇选派干部扶贫业务培训实现全覆盖。县区、乡镇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通过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选派帮扶干部培训班,对选派干部进行专题培训,着力提升选派帮扶干部的政治觉悟、党性修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县区、乡镇两级每年对选派干部培训时间平均在2周以上。此外,每年年初组织选派帮扶干部座谈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分享心得、督促各项工作顺利落实。

严管厚爱关心关怀——锻造驻村“铁军”凝聚“战贫”力量

干部派下去了,如何管理好这支庞大的队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驻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我市坚持从“物质关照、精神关怀、能力关爱、政治关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打消了部分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念头,杜绝了“只当和尚不撞钟”的现象,管理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进一步激发了驻村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

讲政治强管理严纪律。我市严格落实《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开展选派帮扶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通知》,实施“日报告、周汇总、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精细化管理模式,督促选派帮扶干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拿出真功夫、不搞花架子。

听民意访民情办实事。以“走村入户访民情、排查贫情再发力、对标振兴找差距、分析研判理思路”为内容,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一抓双促大走访”活动,集中遍访全部农户,进一步密切群众关系,推动找准短板弱项并及时研究解决,每个扶贫工作队根据走访情况撰写调研报告,全市集中开展评选,对10篇优秀报告进行了表彰奖励。

强督导转作风促提升。定期组织“四不两直”暗访督导,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扶贫办每周开展1次暗访,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每月按照5%-10%的比例对选派帮扶干部在岗及履职情况进行暗访,发现选派帮扶干部无故脱岗的,严肃批评教育,对履职不力的,及时给予指导督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展“四不两直”暗访,市委组织由部务会成员带队成立4个督导组,每月集中开展一轮“四不两直”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县区整改,切实有效加快全市选派帮扶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落实关心关爱,激励担当作为。按照《安徽省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办法》等文件,我市督促选派帮扶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足额落实有关补贴补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根据省委组织的部署,及时组织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自愿购买华夏保险免费疫情险,全市共计1969人办理参保,其中选派帮扶干部参保209人。并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市县区各级选派办定期组织调研组赴贫困村,实地察看工作情况,倾听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勉励鼓足干劲、积极担当有为。

“四送四提”慰问,送温暖到一线。2020年夏季广大驻村帮扶干部奔赴防汛第一线,市委组织部部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区对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四送四提”慰问,即送常用物品,提升服务保障;送党旗党徽,提升党员观念;送慰问书信,提升责任意识;送志愿服务,提升攻坚合力。“四送四提”慰问,及时有效地把组织的温暖送达每一位驻村帮扶干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热情。

一手抓干部鞭策,一手抓正向激励。我市及时转发《安徽省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办法》,激励党员干部进一步提振状态、增强信心,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提高选派帮扶干部年度考核等次优秀比例到35%,且不占帮扶单位优秀等次名额。积极落实“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符合条件的扶贫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政策,2017年5月以来,全市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共提拔重用126人,其中提任科级75人、县级51人。

“扶”在点上“帮”出实效——下足“绣花功”精准“拔穷根”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俺们村十多年没发展党员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凤台县朱马店镇利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杜文廷回忆说,刚到利民村时,一位村民的话让他震惊,也让他意识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性。经过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在“引导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的原则下,杜文廷率领扶贫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合力打破了组织发展的壁垒,成功发展了两名预备党员,吸收了一名致富带头人为入党积极分子,结束了村里十多年未成功发展党员的历史。

党建引领一子落,脱贫攻坚满盘活。近几年来,利民村坚持开门搞党建,与市先进基层党支部计量所党支部结对共建,以“传、帮、带”形式加快村党支部建设,村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率先通过上级验收。采取“党员+网格化”的扶贫模式,脱贫攻坚任务细化量化,帮扶责任落实到人,2017年利民村实现了贫困村脱贫出列,2019年脱贫3户13人,实现全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克难团队力量;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农村是舞台,扶贫是事业。”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驻潘集区芦集镇戴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赵明洲,刚驻村时就和队员们一起下定决心要扎根实干,带领戴庙村尽早实现整村脱贫。

刚一进村,赵明洲就率领扶贫工作队成员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户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寻思脱贫的法子。“戴庙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不过,咱们村是潘集特色农产品酥瓜的主产地,种植酥瓜可能是个致富的好路子。”一番调研之后,赵明洲和扶贫工作队决定鼓励贫困户种植酥瓜。“酥瓜种植既要有资金,又要有技术,这两样俺们都没有。”贫困户们有顾虑。扶贫工作队就四处奔走,帮助贫困户申请特色种养发展资金,发动村里的酥瓜种植大户做好传帮带,向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帮忙联系采购商,解决销路问题。为了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扶贫工作队同村“两委”成员商议,利用扶贫资金40万元,规划修建了50亩酥瓜产业园,承包给村里种植大户经营,吸纳贫困户就业。如今该村成立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酥瓜种植由过去传统散户小面积种植向现在的大户集中连片种植转变,申报了“戴庙”酥瓜品牌,产生了可喜的经济效益。2018年,戴庙村实现贫困户全面脱贫。

以党建引领扶贫工程,我市结合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安排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资金、加强帮扶经费保障,提升贫困村自我保障、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在各贫困村,驻村选派干部身到、心到、情到、责到,由向农村“输血”变成在农村“造血”,贫困群众感受到了脱贫的希望与喜悦。一批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涌现了7个收入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驻点村发展势头持续稳定向好,真正实现了现有贫困户吃住不用愁、看病有保障、困难都来帮、问题有人管,当地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驻”进心里真情融入——用“辛苦指数”写好群众“幸福答卷”

树立公仆意识,涵养民本情怀。我市广大驻村帮扶干部听民心、知民情,集民意、顾民盼,不仅把政策、资金、项目带下村去,更逐渐将贫困群众的心捂热、脑更新、劲鼓足,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坚守扶贫事业,市供销社驻刘岗镇上楼村扶贫专干黄栩彬,带上7个月大的孩子,把母亲接来,把家安在扶贫村,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中。“自驻村那天起,利民村就成了我的‘另一个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凤台县朱马店镇利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杜文廷说,“一定要让这里的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他刚到利民村时立下的誓言……广大扶贫干部与群众“零距离”,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群众感到心里“热腾腾”。

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选派帮扶干部的身影。2020年,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不期而至。勇挑重担,逆行出征,全市选派帮扶干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同镇村干部、党员群众一起并肩作战,筑牢筑实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的“战斗堡垒”。

“你去哪里?去干什么?要拜年用电话、微信视频多方便,现在疫情形势严峻,尽量不要到外面走动。”去年初,我市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市林业局驻古店乡北王集村扶贫工作队驻守村交通管制卡点,劝阻村民坚守在家,没有特殊事情不要出村。该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王希帮介绍说,当时工作队人员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帮助村民协调解决一批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指导村里设立监控卡点、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点,摸排从湖北返乡人员信息,为湖北返乡居家隔离人员送鸡蛋、牛奶、苹果等生活必需品,并做好情绪安抚工作。

“各级扶贫干部主动请缨,用实际行动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筑起一道牢固的‘疫情防护线’。”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市扶贫干部坚持做好扶贫主业,转变工作方式,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微信、电话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帮扶工作,同时认真研究谋划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脱贫防贫长效机制落地落实和对因病致贫群众帮扶等重点工作,确保了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去年夏季,面对我市严峻的防汛形势,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及时转发《关于组织选派干部统筹做好防汛救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全市各级选派帮扶干部积极响应号召,闻“汛”而动,奔赴一线。他们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更是抗洪抢险的突击队,一手抓防汛救灾,一手抓灾后重建,以最过硬作风汇集起抗洪抢险强大力量,用担当和奉献践行对人民的承诺。

在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市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全村的土地、水面等资源进行彻底清查摸底,厘清产权,明确归属,不断拓宽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6万元,比2016年底翻两番。

“有了扶贫工作队的努力,我们30多年一直想修都没修的学前路终于建好了,现在孩子们去焦岗小学上学我们再也不担心了。”在毛集实验区焦岗村,市经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给村里建成了一条特殊的学前路、一所标准化卫生室,装上了一批新能源路灯,得到老百姓拍手称赞……

我市一个个贫困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困难群众过上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扶贫选派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派出单位的鼎力支持。”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各派出单位领导干部定期调研走访探索脱贫路径,扶贫帮扶人一对一与贫困户“结对子”,积极帮助贫困户争取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为了兑现这个庄严承诺,各驻村扶贫工作队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与时间赛跑、与贫困角力,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策马扬鞭,让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向淮南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今,从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驻村选派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但工作劲头依然。他们将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担当,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连步走。(记者 何婷婷)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