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旗帜颂 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 > 红色摇篮记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红色摇篮记忆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5/24 9:17:1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963年春,我有幸被调到“安徽省皖西烈士子弟学校”工作,先后任教师和教导主任,同烈士子女们一起生活了三年半,到1956年秋去上大学方才离开。期间,我受到了老革命领导的言传身教,受到红色遗传基因的感染,提高了思想认识和觉悟,增进了革命感情。这段红色摇篮生活给我留下深刻记忆,使我终身难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出于对烈士子女的关怀、教育和培养,安徽省开办了三所烈士子弟学校(简称烈校),分别是雪枫烈校、炳辉烈校、皖西烈校。皖西烈校位于六安城关东区,坐东面西;校舍全是新建的,有六个砖瓦结构木地板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有22间学生和教职工宿舍;有厨房、锅炉房和餐厅。校内道路是三合土石子路。学生课桌是单体带箱小方桌,学生睡床是带栏框的铁丝床,很安全。学校设施齐全,是当年最好的小学校。

校长是老党员,“老革命”,教师是从各县选调和中师毕业生分配来的,还有两个师大毕业生。教师队伍的文化学识和业务水平以及政治思想素养都比较高。青年教师都是共青团员,后勤干部和职工也很精干,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有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的转业军人。炊事人员和学生生活管理和服务人员,政治思想都是安全可靠的。教职工热爱烈士子女教育培养工作,给学校做出很多贡献。

皖西烈校的学生都是各县(寿县、六安、霍邱、金寨、肥西、舒城和岳西)送来的。学校前后接收三批120多人,其中寿县籍的有26人。他们入校时,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才十二岁。这中间有瓦埠曹氏英烈的多名子女,有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新四军大队长方和平烈士的女儿,有英勇就义的杨效椿的警卫排长周道贤烈士的女儿。这些孩子有的父亲或母亲牺牲了,有的祖父或祖母牺牲了。有个出生在正阳关的黄姓孩子,八岁时,父母都牺牲了,无家可归,就有部队带着他过军旅流动生活。他们来到学校,过集体学习生活(享受乡干待遇),个个欢天喜地,充满幸福感。他们像兄弟姊妹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他们过着欢乐安适的学习生活,对党和人民政府怀有深厚的感戴之情。

校长是“江苏人”,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干部,没有儿女,以校为家,视这些烈士子女为亲子,细心照料,精心呵护。学生们的衣食住行,事事时时挂在心上,经常问学生对饭菜可满意,提出改善意见。季节天气变化,要孩子们适时穿衣,保护身体。晚上学生就寝后,去看被子可盖好,早晨起床铃一响,就逐室喊孩子们起床梳洗上操。学校每年给学生发两次衣服鞋帽,逐人量体裁衣,量足做鞋,买什么布料,做什么式样,他都亲自过问,孩子们视老校长为亲人,称他“爷爷”或“伯伯”,敬爱有加。

为了利于学生学习,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班。班级人数不等,多者二十来人,少者只有四人,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老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将学生培养成革命事业接班人。规定每周开一次周会,讲革命故事,忆苦思甜。每逢“五一”、“五四”、“七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日,都要开纪念会、庆祝会,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新中国建设成就展览。1954年夏,皖西烈士纪念馆建成,全校师生参加开馆典礼,缅怀先烈,接受教育。1954年10月,佛子岭水库竣工,国务院副总理宋任穷率中央代表团及苏豫皖三省的领导参加落成仪式后,特地到学校看望烈士子女,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他们讲革命传统和新中国新成就,勉励他们学好知识本领,要求进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革命接班人,还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联欢,使学生们受到很大鼓舞。孩子们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党的话,将来完成先烈未竟事业。

烈校学生毕业后,年龄小的继续上中学,年龄大的分配工作。后来他们有的成为市县级干部,有的成为区、乡领导,有的成为生产战线上的负责人和骨干,有的成为文教卫生战线上的领头人,还有的参军成为团级军事干部。这些孩子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关怀栽培和希望,都成了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生力军。

回顾党史,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华优秀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洒热血抛头颅,前仆后继,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值党的百年华诞,我们怀着虔诚之心告慰先烈:中国人民已站起来了,中国农村已摆脱了贫困,中国人已能上天遨游太空了,可爱的中国强起来了!你们的子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同全国人民一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美好的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胡占昆)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