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互爱、与人为善,做助人为乐好人;舍生忘死、扶危救难,做见义勇为好人;虔诚勤勉、精益求精,做敬业奉献好人;坚守正道、一诺千金,做诚实守信好人;事亲行孝、血脉情深,做孝老爱亲好人……
近年来,潘集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最美人物和各类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全体市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级联动,评选“好人”热在基层
一颗赤诚友爱的心,一双真诚热情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和煦春风,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潘集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好人推荐机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网络化工作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寻找好人的行动,让居民评出身边好人,选出镇级好人,推荐区级好人,使整个评选活动自始至终得到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热烈响应,确保好人评选长效常态。
随着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潘集区将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纳入好人评选范畴,引导全区上下重视各级“好人”的培育和推报工作。潘集区先后有5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14人荣获“安徽好人”称号,评选出市区镇三级各类好人400余人。在第六届淮南市道德模范10人获奖名单中潘集区占有3人,祁集镇许岗村一个村有2位“中国好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好人村。
创新载体,学习“好人”蔚然成风
孝善承诺,贵在恒久,平凡的亲情小事,简单的幸福密码,他们用大爱无声,诠释了生活的真谛,演绎了人间真情。
潘集区多载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展示好人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积善行德、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在区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开设“学习身边模范弘扬时代新风”“道德的力量”等专栏,对好人事迹进行集中展播,编印道德模范事迹宣传册,让好人事迹随处可见、随处可学。邀请省、市好人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村镇、社区等单位,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和道德讲堂活动。
潘集区加强各类模范好人公益广告宣传阵地建设,依托交通路口广告牌、商业街区灯箱、公交站台、交通隔离栏和主流报刊等载体,设立好人宣传栏、制作好人文化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同时创新宣传题材和形式,以中国好人许克素、许圣杰为原型创作了推剧《扶贫书记》,在区34个脱贫村巡回演出,引起群众的热烈反响。
完善机制,礼遇“好人”关怀备至
“德者有得、好人好报”是潘集区近年来大力弘扬的价值导向,潘集区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及时跟踪掌握“好人”的生活状态,确保让每一个道德模范都得到礼遇。
潘集区建立了好人礼遇激励机制,做到“好人有好报,德者有得”。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对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慰问,近年来共对37人进行慰问,慰问金52000万元。继续落实“好人”信贷政策,需要扶持贷款的各级“好人”可以和文明办对接到指定银行进行道德信贷,共发放道德信贷60多万元。在重要节庆活动和大型纪念活动中,邀请各级“好人”代表出席,切实彰显道德典型的崇高社会地位,扩大“好人”模范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好人”在社会上有尊严,生活上有保障,政治上有地位。
一位位身边好人的先进典型,时刻激励着潘集人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特约记者 柏松 通讯员 苏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