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除“病根”拔“穷根” “健”步如飞奔小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除“病根”拔“穷根” “健”步如飞奔小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5/13 8:58: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

五年来,全市贫困人口累计大病救治9444人,办理慢性病证53214份,贫困人口综合保障报销达到90%,贫困人口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大幅减轻;

全市投入约12.13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新建改扩建及修缮287个村卫生室,实现了全市农村服务人口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全市有60个乡镇卫生院为行动不便贫困慢性病患者开展送药上门服务,737个村卫生室配备贫困人口常见慢性病门诊药品,累计开展送药上门15102人次;

村村都有卫生室,大病救治强保障,送药上门暖人心,群众看病就医“烦心”变“舒心”……

一串串闪光的数字,见证了我市创新健康扶贫模式,竭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成果,也描绘出健康中国梦在淮南城乡各地落地生根的美好画卷。

除“病根”拔“穷根”,“健”步如飞奔小康。2016年以来,全市卫健系统把健康脱贫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会同医保等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要求,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分类救治策略,精准施策,实现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财政兜底保障范围,个人就医自付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贫困人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贫困人群健康素养明显提升,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健康扶贫的阳光普照万千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拥有“稳稳的幸福”。

聚焦“民之所望”,织牢健康扶贫“保障网”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这是许多家庭被大病、慢性病压垮的真实写照。

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市享受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11.5万人(不含2014年、2015年已脱贫人口,下同),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达到6.1万人,占比53.76%,排在各种致贫原因的首位,“贫病交加”现象突出。

疾病已经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重要的超常规举措,是“两不愁三保障”重要任务之一。

健康扶贫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底线与先锋。2015年12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健康扶贫为十大工程之一和脱贫攻坚重点。2016年10月,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实施健康脱贫工程。

“2016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健康脱贫工作,聚焦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一手抓精准救治减存量、一手抓关口前移控增量,确保贫困户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有报销、大病有救助。”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朱传喜介绍说,市卫健委认真落实“一把手”主体责任,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及时调整充实健康脱贫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专职专责推进工作落实。

精心谋划部署,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我市出台《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及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慢病大病救助、“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健康脱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建立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健康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监督问责,助推民生政策落地。市卫健委与市扶贫办共同印发《淮南市健康脱贫暗访督查工作实施细则》,与市医保局开展联合督查,建立医疗卫生领域专项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月点评、季通报”制度,保证准确掌握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效果。同时,加强作风建设,克服健康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漠视群众利益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保证健康扶贫工作持续扎实开展。

释放“政策红利”,贫困人口看病“有底气”

凤台县关店乡辛圩村后黄庄7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大爷,因患肺癌,在2020年2月至12月间住院治疗5次,总花费63408.85元。“要是没有政府报销住院费,不仅俺的病治不好,这个家肯定也被我拖垮了。”黄大爷逢人便说,是健康脱贫政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生病住院不用交押金,定点医院一站报销,同时还获得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补助,个人仅付了6000多元,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我们以前生病硬‘抗’,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现在贫困人口就是患重病也不再‘抗’、敢看病了。”黄大爷告诉我们,如今他身体恢复较好,每年不仅享受一次卫生院组织的免费健康体检,还有村卫生室医护人员每个月上门对他进行健康随访。

黄大爷看病的故事仅是我市深入推进健康扶贫、释放政策红利的一个缩影。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重要的指标。“精准扶贫,首先需要下笨功夫,精准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进一步强化健康管理。”朱传喜介绍说,我市严格落实健康脱贫工作关键措施,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针对贫困人口开展摸底排查,做实贫困人口患病人数底情、所患病种分类、医疗负担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做到每县(区)、每乡、每村、每户情况明、底数清,在此基础上“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

精准落实政策,造福贫困群众。我市对12.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贫返贫50222人)严格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即“351”“180”)综合医保政策,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参保费用,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用政策兜底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有了好政策,但在刚开始实行阶段,政策知晓率低、落实不到位,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市卫健委健康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沈颂敏回忆说,2017年初,市卫健委组织开展入户走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中,发现不少基层扶贫干部、群众对健康脱贫政策不熟悉。“我们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开始想方设法提高政策宣传知晓率。”

创新宣传形式,政策入脑入心。市卫健委联合市扶贫办共同举办全市健康扶贫业务培训班,对医务人员、扶贫干部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全市各地扶贫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贫困群众时大力宣传健康脱贫政策;向贫困户发放宣传手册、印有健康脱贫政策的宣传品等;在贫困户家墙上张贴“180”“351”健康脱贫政策细则。与此同时,全市卫健系统充分应用手机APP、新媒体、网络平台、农村大喇叭、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健康脱贫政策,把健康脱贫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做到参与健康脱贫工作人员和保障对象人人皆知,营造健康脱贫良好氛围。

立足因人因病,实施分类救治。按照“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我市从“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等方面精准施策。针对大病患者,市卫健委出台《淮南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2017年的9种逐步扩大到现在的34种,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34种大病患者,实行专项救治,并确定市一院、寿县县医院、凤台县人民医院3家定点救治医院,有组织、有计划开展集中救治工作,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针对慢病患者,全市累计办理慢性病证53214份,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签约率约61%,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针对重病患者,全面落实“351”政府兜底保障措施。

紧盯“关口前移”,打造百姓健康“守门人”

“谢谢政府,谢谢吴大夫,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大儿子早不在了,我们一家天也要塌了。”在潘集区泥河镇黑土李村,村民李大爷拉着村医吴飚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李大爷一家四口,他自己多病,妻子和二儿子都患有精神病,原本大儿子是支撑这个家的唯一支柱。可屋漏连逢阴雨天,2016年李大爷的30多岁的大儿子李某耕被诊断患上肺结核,虽然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他尽早接受规范化治疗,可他看着身边懵懵懂懂的亲人、家徒四壁的屋子,几次都拒绝了住院治疗。

“我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李某耕病情已经很严重,再不治疗后果严重。”吴飚是蚌医二附院的一名感染科医师,2019年7月参与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被派驻到黑土李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一次次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登门走访,不厌其烦地做李某耕的思想工作,让患者鼓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救治这个年轻的生命,泥河镇政府和黑土李村村委会先期为李某耕筹集了一万元救治专项资金。蚌医二附院领导班子在听取吴飚的专题汇报后也做出决定,减免李某耕部分诊查治疗费用,住院期间免费为其提供营养膳食等一系列救助方案。李某耕在蚌医二附院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回村休养,吴飚一直跟踪做好上门随访、按时配药等工作。

“现在患者情况稳定,可以正常生活。”看到年轻的生命逐渐恢复健康,吴飚也很是欣慰。他告诉我们,村里留守老人、孩子较多,一般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去年全村有220多人、今年有240多人签约家庭医生。作为村民们的家庭医生,他们会定期组织体检,上门随访病情,村民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健康是最大的幸福。从2017年开始,我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所有贫困户都配上了“私人医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吃了一颗健康“定心丸”。

健康有“靠山”,扶贫有温度。从治病到防病,我市以“百医驻村”、家庭医生签约等为契机,不断推进健康脱贫关口扎实前移。

整合服务体系,推动卫生资源和服务双下沉。我市卫健系统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有序规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做到“应签尽签”。特别是推广组团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1+1+1),即由县级医院专科医生、卫生院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村医组成签约服务团队。村卫生室提供日常访视、健康指导、转诊咨询、常见病初诊服务,乡镇卫生院提供履约体检服务、一般诊疗、上转病人服务,县级医院负责技术培训、远程会诊、上下转诊和大病治疗,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优化服务,让贫困人口“少生病”。我市积极实施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五年来全市贫困人口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脑卒中规范管理377919次;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救治2378人次;贫困家庭妇女“两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39142人次;贫困家庭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发放5608人次;完成贫困地区安全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点1130个,贫困人口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全覆盖。

优质资源下沉,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报销手续烦琐、等候时间长、个人垫支负担重……针对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力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实现让贫困患者少跑腿、好看病。

规范做好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是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本举措。为了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做到防治结合、标本兼治,2018年12月18日至23日,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市一院精心组织50余位专家分六批,先后深入寿县瓦埠卫生院、炎刘医院、安丰医院、迎河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开展大病救治系列义诊活动,普外科、肿瘤内科、妇产科等30多个科室的专家们面对面为寿县2700多名大病患者提供一对一的诊疗服务,获得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2019年我们医院又根据寿县卫健委提供的因病致贫患者人员名单以及相关信息,为寿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量身定制‘淮南寿县贫困群众大病救治健康脱贫服务卡’及使用手册,并给予一定政策补助,努力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在本地享受最便捷、最优质、最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市一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立新介绍说,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市一院还与田家庵区卫健委签约了医联体合作,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我市开展三级医院“组团式”对口帮扶,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智医助理”民生工程等,促进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2015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及修缮287个村卫生室,完成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共计30196人次,招聘及本土培养乡、村基层医务人员615人,有108名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到基层工作,全市已有1526名在岗村医参加养老保险,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

驻村帮扶,守卫健康,防止因病返贫。我市对照“基本医疗有保障”任务标准,积极开展健康扶贫“百医驻村”行动,2019年全市共选派7名医疗专家驻村开展为期2年的帮扶工作,同时以调剂或聘用村医的方式动态消除了8个村医“空白点”。2020年,为持续巩固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消除成效,选派5人与驻村专家结成“对子”,确保驻村医生到期返回后本地村医工作跟得上,服务不断档。同时,市一院、蚌医二附院作为“百医驻村”援助田家庵区、潘集区的专家派驻单位,多次组织开展各科专家和驻村帮扶医生健康脱贫义诊活动,并为区基层医务工作者安排专题学术讲座,送去了前沿医疗技术和先进医学理念,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目前,全市贫困地区行政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装备达标率均为100%,全市每个乡镇有1个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乡镇卫生院所在行政村等除外)有1个标准化的卫生室,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村医,基本药物能满足贫困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实现了全市农村服务人口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如今,随着健康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地”,释放出了最大政策红利,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愿景正一一实现。(记者 何婷婷)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