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 夯实脱贫好根基 铆足劲头奔小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夯实脱贫好根基 铆足劲头奔小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5/13 8:52: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前俺住的是破瓦房,开裂比较严重,怕倒了就用棍子从周围顶着,多亏有了党的扶贫好政策,给俺新建了三间明亮的平房,让俺住的更安心了。”5月8日下午,站在自家干净整洁的小院里,田家庵区史院乡涧坝村村民庞贵兰高兴地说。

庞贵兰今年55岁,多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女儿因有些自闭症状,母女俩的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在精准脱贫中,庞贵兰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和涧坝村为庞贵兰从产业、金融、就业、医疗等全方位开展帮扶,帮助庞贵兰顺利实现了脱贫。“大棚种植的羊角蜜、光伏有收入、在村里有卫生保洁公益岗、还种着几亩地、闲了还能给附近的种植基地打打零工,收入也很稳定,生活上都有保障。”简单的话语,传递出庞贵兰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庞贵兰一家的新生活,是涧坝村脱贫之路的一个缩影。涧坝村是田家庵区两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涧坝村聚焦脱贫攻坚,着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2017年涧坝村脱贫出列,开启了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在各级的帮扶下,涧坝村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累计投入1000多万,新建水利设施19处,新修建道路近20公里,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书屋、农民文化广场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村电网、自来水管网、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实现全覆盖。”涧坝村帮扶专干杨丽丽说。

产业是脱贫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涧坝村结合“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建设到户大棚和帮扶户投资入股村户联建光伏电站,建立村级产业大棚基地和100kw村级光伏电站,打造龙脑樟林业产业基地,持续发挥效益,帮扶户户均年增收3千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12万以上,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多元。同时不断激发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举办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协调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等,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涧坝村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往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展现出一幅“新农村、新气象、新发展”的美丽画卷。“这些年,村里实施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鼓舞了致富奔小康劲头。”脱贫群众王彦才说。(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吴喆敏)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