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有一部书,它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都在这部书中得到体现或找到知音。这部书就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在这部书中,回忆童年时期的法国贡布雷小镇、自己的家庭、亲戚和朋友。尤其是姑妈经常拿浸泡在椴花茶中的玛德兰糕点给他吃,那味儿真是妙不可言。更使他难以忘怀的还有阔老斯万之家,那花园、那睡莲,还有那善良的乡亲和乡间小路。马塞尔成了阔少爷后,迷上了斯万之女吉贝特,但好景不长,初恋却病态的中断。他来到大海边,结识了女友阿尔贝蒂娜,于是又开始了新的恋情,以后。马塞尔全家移居巴黎,他出入沙龙,与上层人物交往,结识了贵族社交界的名流。在一年的复活节之前,全家又迁至巴贝克海滩。
小说中一条重要情节线索,是马塞尔与阿尔贝蒂娜的爱情生活。马塞尔热恋阿尔贝蒂娜,却又怀疑她是中性人,但他还是想娶她。而她却觉得,婚姻会有种种束缚也会出现种种不幸,阿尔贝蒂娜便理性地不辞而别。二人后来又取得联系,便以通信的形式开始新的恋爱生活。马塞尔突然得到阿尔贝蒂娜的死讯,他震惊、惋惜,心灵深处难以割舍对爱人的怀念,每每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便以为她就是他心中的阿尔贝蒂娜。
《追忆似水年华》在世界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文学后来出现的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著名文学家、评论家莫家亚说:“1900年至1950年这五十年中,除了《追忆似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说巨著。”法国著名作家纪德以傲慢出名,平时从不轻易恭维人。他对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创作了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不屑一顾,公开斥责罗曼·罗兰没有风格。然而他对《追忆似水年华》却赞不绝口,他说:“普鲁斯特的文章是我所见过的最艺术的文章。”又说“我在普鲁斯特的文章风格中寻找缺点而不可得。”“他的风格灵活生动,令人诧异。任何另一种风格,和普鲁斯特的风格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矫揉造作、缺乏生气。”如果说有的作家只满足于开发文学的矿脉,那么普鲁斯特的小说则发现了新的文学矿藏;如果说天才的作家能够发现沙尘中的金粒而使作品增色生辉,那么普鲁斯特的小说则是像飞越沙漠的飞行员发现了埋在沙层底下的城廓。
普鲁斯特小说极有特色,他既写主角,也写配角。对于陪衬人,他写得很仔细。居家与室内陈设,巴尔扎克的写法是面面俱到,须发毕现。普鲁斯特则不然,他是惜墨如金,一笔带过,与我们中国小说《红楼梦》相似。曹雪芹不仅写主角十二钗,而且也写配角丫环。薛宝钗、林黛玉写得精彩,袭人、晴雯也写得美妙。普鲁斯特很细致地描写巴黎人口语的音乐性,精确记录巴黎各阶层人士的独到语调,及巴黎闹市上的喧嚣声音。这种写法,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巴尔扎克写不出来的。
读《追忆似水年华》,如欣赏幻灯投影,映入眼帘的全是精彩华美的画面。这部书中,有一段糕点浸在茶水中的描写堪称绝唱。先是一年冬天,母亲在泡茶时放上玛德兰点心,这点心一沾唇边便令人产生快感。再是一个礼拜天,马塞尔到姑母家,姑母将玛德兰点心从椴茶里拿出来给他吃,让他心驰神往回味无穷。马塞尔进一步联想到糕点铺的货架上的各种形状的糕点。这种纤丽琐细的场景反复出现,生活琐事的一咏三叹,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美好事件、以及快感所表现的境界,从这里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知音。
马塞尔有成人所具有的人生经验,却又有十岁儿童的心灵。他用自己的血肉和灵魂,创作了使自己事业可以传之于世的《追忆似水年华》。(刘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