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矿工武钦龙在捐髓期间接到了奶奶去世的噩耗,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善良坚定的他拿定了主意:忠孝不能两全,当下最要紧的是救人一命
“我是一名最普通的煤矿工人,最基层的党员,平时也没做过多大贡献,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捐髓救人,也是为人民服务,算是自己给建党100周年的一份献礼。对此,我心里很是欣慰。虽然亏欠了家人,但也觉得值了。” 4月19日,武钦龙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完成了他捐髓救人的心愿。
他像煤一样朴实无华
武钦龙是淮河能源集团朱集东矿一名平凡的采煤工,也是一名最基层最普通的共产党员。
1984年,他出生于一个矿工世家,爷爷、父亲都是老矿工,在井下辛劳了一辈子。武钦龙是家里的独子,本在一家流动性较大的国企从事电焊工。为了能照顾家,2008年,他放弃了原职,成为深井下一名掘进工。十几年来,武钦龙一直在井下一线与煤为伴。他牢记着祖辈、父辈的嘱咐:这一行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更是安全重于泰山的活儿,趁着年轻,用心好好干,不惜力,不马虎。
正是这样的实干苦干,武钦龙在谢一矿不到两年就当上了班队长,2014年又光荣入党。他还曾代表潘二矿参加集团技能比赛获得了第二名,这在一线矿工中十分难得。
井下的工作有多辛苦、多重要,外人难以想象。武钦龙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单体支柱作业,这是井下作业面的顶梁柱、安全的保障,非常关键。单体是钢铁铸造的,一根单体重200多斤,两个人抬、扛、行、立、撑、顶,哪一步不憋足力气也不行,哪一个动作不铆足劲做到位也不能保障安全,每个班次要抬、运、立、撑30根左右。井下一年四季气温都如盛夏酷暑,坐着都流汗,何况干这样的重体力活,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体力消耗很大。而井下太热,又不能带别的食物,武钦龙的干粮就是几个馒头。每天从井下升上来,武钦龙头件事就是猛灌一肚子水,静静地坐一会,让汗液冲刷着满身的煤灰。他每周要上6个班,长期的重体力劳作使得他比同龄人多了不少沧桑。
在外人眼里觉得很是辛苦的工作,武钦龙却觉得没有什么。他说,什么活都得有人去干,爷爷、爸爸都是在井下干了一辈子,任劳任怨,没有任何怨言。何况现在条件、收入要比那时不知好了多少倍。自己是“煤三代”,又是党员,理所应当把这份工作做好。如果年轻人都不愿干这份活,难道这煤就不采了、国家就不建设了吗?他的话和他的“伙伴”煤一样朴实。
他像煤一样温暖发光
“我是独子,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得顶起一个家,对他们负责。”武钦龙的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12岁的儿子上小学,妻子在家待产二宝。他工作再累,路途再远,只要休班,都会赶回几十公里外的家,陪伴家人,尽力多干点家务、接送孩子、辅导作业。“他知道疼人,顾家,到家就干活。”妻子提到丈夫,言语里掩饰不住满满的甜蜜和心疼。一年前,父亲查出了胃癌,武钦龙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难得的休息日要一边顾着自己的小家,一边陪父亲到医院化疗。
武钦龙虽然与外界接触不多,但遇到邻里、同事有个大事小情总爱出手相助。他家对面三楼住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儿女经常在外,老人常独居在家。一次,儿女为老人买了几件大件家具,送货上门时,儿女都不在家,送货工一人也搬不上楼。刚休班回家的武钦龙看到情形,二话不说,帮着把家具搬到老人家里摆好,累得满头大汗。老人的儿子回来,提着水果上门感谢。“都是邻居,就是伸一伸手的事情,谢个啥。”武钦龙笑笑婉拒了。
一次,工友在仓库搬运木板,操作时不小心眼镜被蹦碎,碎裂的镜片嵌入眼眶,满脸是血,十分危险。身旁的武钦龙一把背起工友就往最近的医院跑,不仅垫付了医药费,还专门请了一周假照顾他。工友十分感激这个胜似亲人的同事。
他像煤一样赤忱火热
武钦龙家住谢家集,离工作单位较远,每周休一天才能回家。平日工作在井下,下了班要好好睡上一大觉才能保证下个班的体力。入党8年来,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上都尽力付出。朋友同事和他的老领导对钦龙的评价都是:工作踏实、为人实在、热心善良。
2006年的一天,下班准备回家的武钦龙看到街头停着献血车,他径直走了上去第一次献了400ml血。因工作性质,他难得遇见献血车,这一次他特地留心询问血站工作人员:献血车以后什么时候来,停在哪?此后,他特意关注,每年都坚持献血一次,每次都是400毫升。武钦龙说,自己的工作劳动强度大、休息少,献血后会觉得很疲惫,但一想能救人一命,就是值得的!
2014年8月,淮南掀起了向习总书记点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宝学习的热潮。那天,武钦龙又看到了献血车,照常登车献血,得知多留10毫升血样就能加入中华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留一份寻找救命的机会,他一点也没犹豫就留下了生命的种子。
“能配型成功救人一命,是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的大好事,我没啥顾虑,家人的工作我来做。” 今年2月的一天,刚从井下上来准备睡觉的武钦龙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电话里得知这是一份加急的捐献动员,他没与家人商量,就爽快地答应了捐献。
为了及时配合做好高分和体检,武钦龙专门提前向单位请了一天假好好休息,以免前一晚熬夜干活影响体检结果。好在一切顺利,4月初,接到了捐献通知。一切安排妥当,他才抽空回家做爱人的工作。刚开始,爱人不了解情况,非常担心捐髓会不会影响他的身体。武钦龙用手机一遍遍地为爱人播放其他捐献者捐献时的视频,还通过网络了解了许多捐献知识,耐心地跟爱人讲解,最终得到了爱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父母,为了避免老人家操心,他和爱人商量瞒着他们,免得他们担惊受怕影响健康。
4月14日,武钦龙入住省立医院,忙惯了累惯了的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住院,趁着这几天好好休息,养好身体,保证能够顺利捐献救人。可没想到,当夜凌晨,正在熟睡的武钦龙突然被一阵手机铃声惊醒,一看是妈妈打来的。他在忐忑中接通电话,手机那端传来了母亲急切的声音:“钦龙,你奶奶刚才‘走’了,赶紧回来!”他脑袋嗡地一下蒙了,奶奶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呢? “快点,你几点能到?你爸爸身体不好,你是长孙,准备丧事、守灵、火化……那么多事都得你来办……”电话那头又传来妈妈急促的声音。可自己该怎么回复、怎么办呢?他稍稍镇定下,说:“妈,我暂时回不去,单位派我到合肥来学习了,封闭管理……”妈妈知道自己的儿子憨实,工作认真负责,诧异又无奈地说:“怎么这时候派你出去?要是真回不来那就算了,工作要紧,我来给家人解释下,我和你爸多忙些。”善解人意的妈妈哪里知道这次儿子给她撒了个大谎啊!
挂掉电话,武钦龙如坐针毡,一面是救人家的命,一面是自己最爱的奶奶。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善良坚定的武钦龙还是拿定了主意:忠孝不能两全,当下最要紧的是救人一命,他向着家乡的方向给奶奶磕了3个头。听说武钦龙不能回来给奶奶奔丧,有的亲人就不愿意了,一通通电话打来,责备、训斥……他只有含着泪一遍遍撒谎解释。一直到上午快10点,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情况时他才说起此事。工作人员一面向省红十字会汇报,一面安慰他。而这时武钦龙反倒安慰起工作人员:“不要着急,奶奶已经走了,不能再复活,活着的人要紧,救命要紧。等我回去到奶奶墓前多磕几个头,奶奶知道我做的是好事,也不会怪的,奶奶一辈子是那么的善良。”
4月19日上午,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武钦龙捐献了28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记者 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