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里来麦子黄,红军来到俺正阳,
打一仗来胜一仗,打得白狗子叫亲娘。
正阳关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淮南古镇,位于淮河、淠河、颍河三河交汇处,“素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历史上水运交通极为发达,是南北客商的集散地。因此从明清到解放前期,这里一直是皖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正阳关又临近鄂豫皖苏区,在此设立交通站,即可为中央和鄂豫皖苏区之间传递文件和接应护送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又可为中共中央和鄂豫皖苏区搜集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1929年冬,党中央在正阳关设立了中央交通站正阳分站,地址设在正阳关南大街马家行一间香烟铺内。1931年夏,皖北中心县委书记李乐天任分站站长,中央交通员李和经常往返上海与正阳关。1932年春,正阳交通分站站长李乐天向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提供一份秘密情报:国民党第十一军不久要到正阳关驻防,目的是控制正阳关大批食盐、药品以及粮食日用品等,当时苏区特别需要这些物资。苏区中央分局接到情报后,便决定派红二十五军抢在国民党第十一军前头,占领控制正阳关,夺取红军急需物资。红二十五军一部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刘士奇的率领下,5月11日从六安出发,沿淠河挥师北上,经木厂、马头集、迎河集,打垮了陈调元沿途设防的军队,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作战,于12日占领淮上重镇正阳关,国民党正阳关自卫大队长俞禹门、商务会长牛幼臣闻风丧胆,星夜登轮潜逃。红军占领正阳关后,到处红旗飘扬,他们首先贴出布告,其内容是:此次红军北上,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拥护,秋毫无犯,鸡犬不惊,公买公卖,分富济贫,有顽抗者,以军法惩治。安民告示贴出后,得到广大群众拥护。
住在正阳关北门外的寿县县委联络站(位于木匠街拐饺子馆)站长曹广化,去军部会见了刘士奇,向刘介绍了地方党的活动情况和军事情况。刘士奇还指示秘书陈振昆召集当时鸣社正阳分社李孔琴等人,要他们把地主豪绅、资本家名单造一册子。红军了解情况后,在火神庙召开民众大会,宣传红军和苏区政策,控诉地主豪绅、资本家罪恶;揭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镇压劳动群众,榨取穷人血汗罪行。会后组成打土豪分财物队伍。首先把荣升、裕丰等10余家大粮行囤积的百万石粮食分给饥民,经过一天半分富济贫斗争,将正阳关地主、商霸和资本家的物资没收干净。红二十五军在正阳关获得了大量苏区特需物资,如食盐、西药、布匹、煤油、纸张及粮食等。于5月14日撤离正阳关返回苏区。红二十五军占领正阳关期间,当地党组织在周围农村,组织群众,打击了史大郢等地的地方反动武装力量,扒了地主史玉生的粮食200石左右;还打了牛家堆房,大西圩子,夺得部分枪支,扒粮四五百石;并组织一支百人游击队,在曹广化率领下跟随红二十五军开往苏区,接受军事训练,为寿县开展游击战争培养人才,后来这批人均加入了红军。
岁月悠悠,长淮如练。当年群众赞扬红军的民谣流传了近百年,如今依旧在正阳关及附近民间,一代接着一代响亮地传唱,让当年军民鱼水之情,久久地传颂在淮河两岸。(周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