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黄家坝草红,追念先烈恨无穷;漫天赤化千家悦,哪料昙花一现空;家室天涯哭望苦,流民遍野号哀中;何日红旗飘皖北,喧天鼓乐悼诸公。”这是黄家坝暴动失败后的第三天,皖西北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仇西华为暴动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写的悼诗。寿县籍烈士曹鼎就是这次暴动的主要领导人。
在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为收集革命先烈的事迹史料,新春伊始,我们来到曹鼎烈士的故乡——寿县小甸集镇,询访烈士后人,曹鼎的孙子曹永军及当地老人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烈士生平事迹。料峭的寒风中,我们瞻仰了烈士墓。然后又赶到颍上县黄郢村当年黄家坝暴动旧址,了解暴动经过,凭吊先烈英灵。
曹鼎,1907年生于安徽省寿县小甸集曹小郢。他幼年随著名书画家张树侯读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22年考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后转入南京新民中学学习(安徽旅外人士创办)。在校期间,他经常阅读一些革命书刊,接触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受全国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影响,曹鼎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他决心投身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1925年,曹鼎由新民中学毕业返乡,在小甸集国民小学任教。他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经常在寿县、颍上、霍邱、凤台等地向农民宣传反对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打倒帝国主义列强等道理。他关心体贴劳动人民,态度和蔼可亲,群众愿意和他接近,有急难之事愿同他商讨,他也总是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每逢年节远近乡邻都请他写春联,经常写到深夜。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他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条件,群众尊敬地称他是“铜菩萨”。这年,曹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5月,曹鼎受党派遣,与曹广化等人赴武汉投入反帝反军阀的洪流。10月北伐军攻战武汉,创办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曹鼎与曹广化等考入武汉分校,恽代英、李达、樊仲云等任政治教官,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人分别到校授过课。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安徽省临委指示在汉口成立了中共寿县临时委员会,指定曹广化任书记,曹鼎负责军事工作。1927年底,在中共寿县临委指导下,寿县第一个区委——中共瓦埠区委成立,曹鼎被选为区委书记。1929年6月2日,中共安徽省临委派巡视员在上奠寺小学主持召开第四次全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了新的县委,曹鼎被选为县委书记。改选后,县委机关由小甸迁往寿阳公学,并由曹鼎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发动群众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决定各区委要筹备十支枪,以便开展武装斗争。
1930年3月15日,县委决定召开了各级负责人和积极分子扩大会议,分析形势,讨论今后工作,作出了有关政治、经济、组织、宣传、军事等工作的决议。会后曹鼎和与会人员迅速把县委决议传达到各级党组织,广泛深入地开展革命活动,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农会组织由几个发展到近百个,会员由百人发展到1000多人。年底,曹鼎等人以演戏为名,在小甸集召开千人大会,并在小甸、瓦埠、大井、上奠寺、杨家庙等地领导群众游行示威,他们手持红旗,高呼“打倒地主”、“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革命气氛空前高涨。曹鼎还带领县委一班人,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税和抗粮斗争。利用纪念日进行广泛宣传,张贴标语、文告,搜集、编印一些民歌、小调,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蒋介石卖国投降的罪行,号召士兵哗变、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贫顾农抗粮。这一时期,寿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群众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受到了党中央的表扬和鼓励。(时本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