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庆祝建党100周年 淮南早期共产党人 > 曹广海曹广梅 曹门二将抗战为国耀门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曹广海曹广梅 曹门二将抗战为国耀门庭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4/1 8:45: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寿县小甸镇革命烈士陵园的公墓内静静地安卧着两位烈士,他们是从王家岗曹家大院走出的兄弟俩,开国少将曹广化的堂弟,也是家喻户晓的“曹氏三门七烈士”其中两位。哥哥叫曹广海,是曾经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曹门二将之一;弟弟叫曹广梅,牺牲时年仅21岁,是七烈士中牺牲时年纪最小的一位。

近日,记者来到两位烈士的故乡小甸镇寻访他们的红色足迹,可能因为牺牲得太早,除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的一角悬挂着曹广海的画像和事迹,有关曹广梅的记录很少,记者也只能从讲解员和两位烈士的后人那里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1908年,曹广海出生在瓦埠湖东南的一个小村庄——王家岗。当时的小甸集别看只是个偏僻的集镇,可因为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元老张树侯在此居家设馆教书,为寿县早期共产党人的成长培育了丰厚的土壤。曹渊、曹广化、曹云露、曹鼎等一大批有志青年都是在他的熏陶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的骨干力量。幼年时,曹广海也随着堂哥曹广化在张树侯先生的私塾读书,革命的种子从此深植心中。

1922年,时年14岁的曹广海参加了革命,积极投入到反地主豪绅的斗争中。而此时的小甸集,一场革命风暴也正在酝酿之中。1922年春,随着马列主义在神州大地得到广泛传播,寿县籍青年徐梦周、曹蕴真、鲁平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三人奉派回乡,以教师身份做掩护,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直属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在瓦埠湖一带开展革命活动。随后,又临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小甸集小组,由曹蕴真、徐梦周、鲁平阶三人组成。他们把进步的教师、学生和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学生会、农会等组织开展集会,讲演革命道理,宣传发动群众。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革命队伍日益壮大。1923年冬,在周恩来亲自指导下,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直属党中央领导,成为安徽省最早的农村党组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特支”的领导和影响下,瓦埠湖畔反压迫、反剥削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多个党组织。失学后曹广海进入“淮上中学补习社”学习,成为其中之一。1924年暑假,党中央派在上海读书的中共党员胡萍舟、黄天白等6人回乡开展工作,他们在小甸集曹小郢办起了“淮上中学补习社”。“特支”通过“补习社”,一边给学生补习文化课,一边传播革命真理,进行革命活动。在“补习社”里,曹广海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如今,走进设置于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里的“淮上中学补习社”陈列馆,革命党人孜孜不倦学习先进思想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他们时而凝眸深思,时而高谈阔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1927年,经过5年的革命思想学习与武装斗争的洗礼,曹广海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第二年,他考入合肥正谊中学。在校期间,他因参加了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随后回到家乡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1931年3月27日,回到家乡的“特支”创始人之一、中共中央巡视员方英在寿县上奠寺召开寿、凤、阜三县负责人会议,成立了皖北中心县委,作出发动“瓦埠暴动”的决定。3月29日,暴动队伍云集泰山庙,成立了由方和平任大队长、曹鼎任政委的“皖北红军游击大队”。3月30日,暴动队伍扛起绣有镰刀斧头的大旗,涌向瓦埠街。3个中队分头逮捕了地主豪绅10多人,缴械了地主豪绅的枪械100多支。3月31日,游击大队发动周围20多里范围内群众3400多人,扒掉方小楼地主豪绅粮食200多担。4月1日,面对杨家庙联庄会组织的1500多人和国民党寿县自卫大队等武装的进攻,游击大队虽英勇奋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在这场暴动中,曹广海任游击大队中队长,他率领他的游击中队顺利突围,可他的战友、同为中队长的戚连雨却在掩护大队转移中英勇牺牲。

“瓦埠暴动”之后,曹广海遵照中共寿县中心县委的指示,在寿县小甸集建立秘密游击小组,开展“四条半枪闹革命”。与此同时,他还率领游击队参加县委组织的扒粮斗争,并组成“扒粮运输队”、“攻防掩护队”,支持寿县农民运动。1934年4月,皖北红军游击大队成立,曹广海任副大队长。任职期间,他带领游击大队在寿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取得了攻取吕小圩、洪家圩、众兴集伪区公署和镇压西河大地主毕牛璜战斗的胜利,不断壮大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因作战英勇、智谋过人,曹广海和参谋长曹云露被县游击队称誉为“智勇双全的虎威将军”,敌人只要听到他俩的名字,便丧魂落魄,不寒而栗。有诗赞云:“智勇双全战术通,曹门二将显神功。而今到处皆春海,百里桃花树树红。”

1934年10月,皖西北游击大队建立,曹广海任大队长,随后转入舒城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0月15日,其率部在舒城春秋山宿营时,遭敌重兵包围。战斗中,他指挥沉着,但不幸腿部中弹负伤。为了不连累战友、拖延部队突围,他将保管的部队经费交给组织,并坚定地对战友说:“你们走吧,有部队就有一切。”当部队撤到白花岭西庄时,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当即壮烈牺牲。这一年,曹广海26岁。

“祖父牺牲时,我的父亲才3岁。”采访中,居住在王家岗街道曹家祖宅的曹广海的孙子曹化照告诉记者,由于祖父牺牲的太早,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家里人知道的很少,他也只是在曾祖父在世时听说过一些。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祖父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家里人只能凭着纪念馆里的画像想象祖父曾经的音容相貌。

曹广梅是曹广海胞弟,比其小两岁。童年时期,他就受到兄长影响参加了革命活动。当时,小甸集特支经常在他家开会,年纪较小的他每次都主动担起为会议站岗放哨的任务。

1927年,曹广梅参加了农民协会,经常为党组织传送情报,积极参加反霸斗争。1931年3月,“瓦埠暴动”爆发,21岁的曹广梅与兄长曹广海一起参加了这场暴动,迅速成长起来。同年5月,他加入了县红军游击队,并把家中收藏的两支步枪献了出来。由于对革命忠诚,工作精明能干,深得组织信任,曹广梅被任命为县游击队排长。随后,他率领游击队参加了攻打菱角嘴大地主李惠涛土圩孜的战役。

1931年9月,曹广梅随游击大队从大井寺出发西进,准备与鄂豫皖苏区红军会合,在途经黄家坝时遭遇地主武装包围,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21岁的年轻生命。

曹广梅的孙子曹化纪告诉记者,祖父牺牲时,他的父亲才刚出生,那时候外面乱得很,家里人虽然很悲痛,却不敢表露出来。“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祖父战斗牺牲的黄家坝究竟在哪里,前几年身体好时,想去寻访一下,也无从找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曹广海、曹广梅,这对从小甸镇王家岗走出去的烈士兄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奋起贡献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一生如夏花般,虽短暂却灿烂;他们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记者 柏雪 王伟)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