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传唱了将近80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机智勇敢地把日本侵略军引进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设定的埋伏圈。最后,敌人受到正义的惩罚,而我们的小英雄却因为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利益,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全曲悠扬的旋律,是基于华北区域的民歌《小放牛调》。采用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虽然,七段歌词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又因其接地气的基调而优美动听,感情色彩浓厚深重,场效肃穆严谨,使听众闻之感到震撼与陶醉。本曲亦可分列为童声独唱及集体合唱两种方式,从而通过风格迥异的演绎,为世人呈现出不朽的红色经典魅力。
说到歌曲,也就很自然的提及到此曲创作者。分别是方冰作词和李劫夫作曲,两位在青年时期,就投身国家抗日救亡运动的老一辈革命前辈、作家和诗人及词曲音乐家。
方冰,原名张世方,1914年出生,系我市凤台县城关镇人。他在十六岁时,即以极高的政治觉悟,参加了我党领导下的地下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党的安排下,与同是淮南籍的十六名进步青年,共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进入陕北(凤翔)公学学习革命理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至1939年由于对敌斗争的前线需要,毕业于陕北公立学校。后以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队长的身份,被上级派驻到华北晋察冀军区政治宣传部,开展战地文艺服务和京西(昌宛、房县)游击区工作。
在一次反扫荡的战斗过后,方冰与李劫夫坐在房东门前的石台上,谈起了反扫荡中的工作感受。方冰说,咱们打游击这一带的几个村庄里,出现了不少可爱的孩子,虽然他们整天吃不饱,穿不暖,饿着肚子,却仍然能够给部队和老百姓送信、带路等等,做了许多有利抗敌斗争的工作,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个根据地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发现上当之后的日军,恼羞成怒地将刺刀对准王二小,并把他挑起举高,摔死在大石头上面。)这是值得褒扬的抗日小英雄,我们应该写首歌来歌颂他们,让人民传颂他们,永远记住他们的革命贡献。
在得到李劫夫的赞同后,不到两个小时,方冰根据《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有关王二小英勇舍己救人的新闻资料,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李劫夫转接过来,顺手就运用日常累积的曲谱基调和发挥创作灵感。很快,填注出音符旋律节奏。两个人又激动万分地将原创曲谱手稿,移交到军区文工团予以试唱。结果,竟一下子就唱响出了名气。不久之后,《歌唱二小放牛郎》以童谣传唱的形式,在整个华北区域传唱开来。
1944年,方冰带领西北战地服务团返回延安,并汇报工作。后被党组织选派到东北,继续从事政治宣传和文艺创作。1945年,结合长期深入基层群众生活和对敌斗争的经验基础上,创作出长篇叙事诗《柴堡》,展现了抗日时期,敌后根据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矢志不移地展开艰苦斗争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方冰曾任大连市文化局局长、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57年以后,陆续创作并出版《战斗的乡村》、《飞》、《大海的心》等诗集。
1997年7月8日,因长年忙于革命文艺创作工作,积劳成疾而不幸辞世。(胡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