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医者仁心,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医者仁心,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3/19 9:06: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月5日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当日上午8时,74岁的外科专家张继洲像往常一样,按时坐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询问病情、查看病例、开具处方……每一位病人在离开时,都会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这一声“谢谢”是对一名医生最大的肯定。而张继洲常对自己和儿子张健说的一句话是:“践行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因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不起,被同事扶进手术室,硬是在手术台前站了4个小时顺利完成手术……父亲义无反顾的那个瞬间,至今在张健的眼前浮现。面对患者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张健毅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对于他来说,传承雷锋精神源自信仰的力量!

在刚刚被授予“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大医护工作者用有求大家应、有爱传帮带、有难众人帮的实际行动,把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医疗工作相结合,让雷锋精神蔚然成风。

时针拨回到一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月9日,医院日间医疗管理中心副主任兼护士长夏晓丹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淮南市首批援鄂医疗队,白衣执甲、向险而行。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也是党员,这个时候不往前冲,什么时候往前冲?”作为医疗队副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她是淮南队护理组组长,进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带领13名护理人员承担145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任务。

每天最早进舱、最晚出舱,主动承担正常护理外的医疗废物处置等危险繁重的工作,有时在舱内工作长达10小时以上……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她与战友们接力奋战,救治患者、疏导情绪、化解焦虑,圆满完成任务。

3月8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休舱,夏晓丹和淮南救援队迅速转战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与来自包括钟南山院士团队在内的15支医疗队并肩奋战。

那里是武汉市定点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医护人员不仅辛苦,更有极大的风险。紧缺的医护人员、繁重的救治任务、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她的体重从80多斤迅速掉到了70多斤,两只手臂因为滑石粉过敏溃烂,面颊被防护用品压烂,但她却没有丝毫退缩。

“作为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一代人,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夏晓丹告诉记者,这段支援湖北的经历是她人生的宝贵财富。她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成为全国囊括此四项荣誉的唯一一名医护人员。

“雷锋精神已经影响到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融入到医院的每项工作中!”院长杨立新告诉记者,近年来,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医疗卫生学雷锋服务队,与安徽医科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共建学雷锋服务基地、社工实训实习基地,常态化开展关心心脑血管健康、小葵花、健康小卫士、南丁格尔等学雷锋活动,在医院里,每位医护人员都是志愿者,学雷锋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

在抗击疫情期间,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院区是淮南唯一定点收治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朱永兵和战友们累计治愈出院全部27例新冠肺炎患者。

就在胜利凯旋的当天,朱永兵便骑着他的摩托车来到了田家庵区曹庵镇陈巷村,回到他“村医”的岗位。

“以前参加过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特别能感到村民就医时的无奈和困难,特别是留守的老弱病残对健康的需求。”2019年8月,接到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的通知时,朱永兵便主动请缨,做好村民的健康看门人。

前往村民王素华家的路,朱永兵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自从做了村医,这位老人的健康便被朱永兵记挂在了心上。“高压160,要按时吃药治疗,一天一粒,每天都不能忘记了……”朱永兵会定期将药送到老人手中,并嘱咐老人改变饮食习惯。

从病人来到医院找他看病,到他主动来到村民家中,在角色转变中,朱永兵填补了这里没有村医的空白,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因为离家远,他就住在镇里的卫生院里,稍有空闲,他便给医护人员作医疗知识讲座,传授医学经验,培养驻村医生,他希望2年后离开时,村民们可以享受更健全的医疗服务。

“365天,每天都是学雷锋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从医生到护士,从机关到基层,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携手为患者真情服务,努力筑牢全民健康防护网。

“是援藏的医生救了我,我真的非常感谢他……”这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消防部队战士索句曲培写来的一封感谢信,钟伟至今保留着。

那次手术发生在普外科主任医师钟伟第二次援藏的第一天。消防战士突发急腹症,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钟伟刚刚抵达目的地,还没完全适应高原反应,看着不住呻吟的消防战士,他没有过多的言语,换上手术服,走进了手术室……

第一例乳房包块切除手术、第一例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第一例急性胆囊切除手术、第一例胆囊切除手术+十二指肠造瘘手术、第一例60岁老人胆囊切除手术、第一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3次援藏,钟伟创造了措美县医疗史上的6个第一,秉承着传帮带,提升了措美县医疗事业整体水平,架牢了皖藏人民友谊的桥梁,被山南市委、山南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援藏队员”称号。

对口支援霍邱县人民医院、凤阳县人民医院……对口扶贫潘集区卢集镇秦圩村,为寿县癌症和大病的贫困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在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中,这里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大医精诚,大爱无疆!

穿上红马甲,他们都是志愿者;换上白大褂,他们依然是“雷锋”!如今,张健接过张继洲的衣钵,已是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病人减轻痛苦、送去健康:“雷锋精神在我们这代人心中,雷锋精神在代代人心中!”(特约记者 柏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