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庆祝建党100周年 淮南早期共产党人 > 曹蕴真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第一任书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曹蕴真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第一任书记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3/10 8:33: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祖辈辛勤夜不眠,严君整日重担肩。频遭歉岁难温饱,那堪兵燹苦连年。国事纷纭病夫态,山河破碎不忍看。寻求真理狂澜挽,展望神州换新颜。”这是革命先烈曹蕴真生前于1920年前后所写的一首明志诗。

1920年,那年,曹蕴真才19岁。而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正如诗中所写,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了挽救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树立了新榜样,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希望,从无产阶级革命中寻找出路。五四运动后,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马列主义的影响下,曹蕴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先后来到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和曹蕴真家乡寿县瓦埠镇,追思英雄,缅怀先烈,感悟淮南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里的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和寿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聆听了有关曹蕴真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

曹蕴真,寿县瓦埠镇人,1901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受教于张树侯门下。而张树侯,是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元老。在其影响下,曹蕴真心中也早早萌生了民主革命的思想。1919年,曹蕴真进入芜湖公立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转入上海大学读书。

1919年,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受五四运动和进步教师的影响,在芜湖读书的曹蕴真也积极加入到反帝爱国运动当中。在此期间,他开始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并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特别是在听了恽代英同志的“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二十一条”、“青年运动道路”等演讲之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思想觉悟逐渐发生了变化,更加倾向革命。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在党的影响下,1921年底,曹蕴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春,曹蕴真在上海经施存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寿县开展革命活动。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曹蕴真以寿县在外地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青年学生为骨干,组织成立了由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的特别支部,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并担任特支书记。之后又建立了中共小甸集小组。

1923年5月,“鉴于社会日趋险恶,改造事业急不容缓”,曹蕴真和其他乡友在芜湖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发起并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等进步青年团体,研究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23年秋,在寿县小甸集小学当教员、宣传革命进步思想的曹蕴真见到了自己的同乡和校友薛卓汉。而薛卓汉此次来到小甸集,带来了党中央的重要指示,就是要在小甸集秘密建立党组织。1923年冬的一个晚上,曹蕴真、薛卓汉、徐梦秋、徐梦周、鲁平阶等党员在小甸集小学召开党员会议,庄严宣布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推选曹蕴真担任第一任特支书记,而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是安徽省最早的农村党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对内发展党员,对外发动群众。在曹蕴真的带领下,以小甸、瓦埠、李山庙为阵地,深入群众,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团员,筹建农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开创了我党在安徽早期革命运动的先河。小甸因此成为安徽省境内党的火炬最早点燃、党的旗帜最早举起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中的“红色重镇”。

在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里,按照特支成立时的情景,还原建造了一个茅草屋。在茅草屋前,可以感受到,曹蕴真当年和其他参会党员在煤油灯下,在绣有镰刀、斧头的旗帜下,举起拳头,许下的铮铮誓言: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小甸集特支纪念馆讲解员徐佳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曹蕴真原名叫曹定怀,参加革命后,认为自己应该蕴含真理、坚定革命信念,所以把名字改为曹蕴真。

1924年3月,曹蕴真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农民宣传员。同年5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经上海党组织介绍,曹蕴真离开寿县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并担任第三期政治部宣传科员。1925年,曹蕴真返回寿县,继续领导开展革命斗争,组建了寿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寿县五区农协会,会员达200多人。1926年初,筹办中山学校,领衔发表《寿县中山学校发起宣言》。1926年冬,曹蕴真率数十名党、团员奔赴武汉,参加北伐革命。

1927年,曹蕴真担任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和秘书。同年秋,党中央决定派曹蕴真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到莫斯科学习。曹蕴真由于积劳成疾,病情恶化,未能前往。当同志们为他的病情而感到伤心难过时,他却说:“没有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不能换取革命的胜利。我把青春献给党,革命的鲜花会开得更红。”不久,终因病情加重不幸逝世,年仅26岁。

3月4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寿县瓦埠镇上奠村,瞻仰了曹蕴真烈士之墓。烈士之墓位于瓦埠湖畔,坟墓四周松柏青翠挺拔,墓碑正面刻有“曹蕴真烈士之墓”。2004年清明前夕,寿县人民为曹蕴真烈士建立了纪念墓碑,以此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先驱的怀念。

据瓦埠镇上奠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张劲松介绍,他从小就听讲了曹蕴真烈士的光荣革命事迹,在上学时,在学校的组织下经常来瞻仰烈士之墓,学习革命精神。“曹蕴真在我们当地影响很大,也很有威望,为我们家乡争了光。”张劲松表示,以后还将经常组织学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曹蕴真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和战友们的英勇革命事迹和为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的解放所作的贡献,将永载于史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图: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里的曹蕴真烈士塑像(记者 张明星 王玲)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