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红色之旅中,我从寿县出发,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浙江嘉兴,去南湖瞻仰红船,游览烟雨楼。
到南湖坐船抵达湖心岛,已到午后。虽然午后阳光强烈,但湖面吹来阵阵清风,神清气爽,阳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点点银光。湖畔那随风飘拂的柳条,和碧绿的湖水俨然成了一幅泼墨渲染的山水画。
红船停泊在湖心岛畔,湖畔上立着一块标志牌,上书“中共一大纪念船(红船)”,这是一艘南方游船,称之为画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红船船身是红色,做工精致,侧板上雕刻精美,显得古朴。原先那艘画舫已不可追踪,1959年,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王会悟回忆,南湖革命纪念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此后,它便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静静地停泊在南湖的湖心岛旁,供人们瞻仰。
遥想1921年的那个夏天,那一艘荡漾在南湖的游船,划过碧水长天,划过如烟历史。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匆匆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代表们身穿长衫,手提简陋的行李箱。13个代表以游湖游客为名,站在南湖岸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路奔波,一路风尘,一路险境。代表们在这里秘密召开了一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产生了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南湖的风在耳畔徐徐吹过,我们仿佛听到了船上低沉但铿锵有力的呼声: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在这条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南湖只是代表们短暂的停留,他们来不及到烟雨楼上感受苍茫迷蒙,湖波浩渺,“烟雨迷蒙”这一南湖景观。之后,他们怀着共同的信仰和使命出发,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
一百年的风雨沧桑,南湖依旧,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相约建党的挥斥方遒,到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那一桩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脑海中回荡。红船承载着沧桑与辉煌;流淌着未来与憧憬。瞻仰红船就是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红船作为我们党的摇篮,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还孕育出了红船精神。红船所传承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依旧激励着中国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凝望红船,沉思过往。我们追忆一位革命前辈、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此诗已镌刻在湖心岛“访踪亭”的石碑上。在“访踪亭”的右上方就是闻名遐迩的烟雨楼。烟雨楼是湖心岛主要建筑,楼两层,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古色古香。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名。前檐匾额“烟雨楼”也是董必武所题。在烟雨楼正厅悬挂着董必武撰写的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此皆闻殷殷雷”。吟诗诵联,我们仿佛听到董老那“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的铮铮格言,仿佛看到他信仰坚定的如炬目光。
我从红色游船上走过,船在轻轻地起伏,船舱木板发出阵阵回响。观望四周,仿佛看见当年的代表在向我们后来人微笑挥手。我缓行到南湖岸上回望红船浮想联翩。历经沧桑,岁月蹉跎,艰苦卓绝,红船依然在阳光明媚中光彩夺目,在南湖上独成一道灿烂风景。走进烟雨楼阳台,透过古园树木、文物古迹,久久地望着南湖里的那条红船,沉浸于无限的思索之中。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红色之旅。我多么希望永远在这里守望。在春夏秋冬中,观赏这里的东方日出绚丽多彩,观赏这里的秀丽风光常青常绿。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南湖的红船,夕阳中的烟雨楼,在我的心头荡漾。(李永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