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蚌埠境内的淮河两岸大大小小发生过很多次战争。其中的三次战争不但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前途,甚至直接打开了改朝换代的大门:一是狭义范围内发生在固镇县濠城镇的垓下之战。这里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也是汉王朝崛起的福地。二是钟离会战。是南梁抗击北魏的钟离保卫战,南梁钟离虽然属现在的凤阳县临淮关镇,但钟离会战的主战场则是在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毛滩村以西、淮河北岸区域。三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大空间范围内的局部作战。参加会战的另一方,国民党则把它称为“徐蚌会战”。加上辽沈、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基础。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发生地都在长江以北地区。严格的说,都发生在淮河以北地区。解放全中国,就必须要挥师南下、渡淮河打过长江去。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感觉到了大厦将倾,蒋介石便找了一个理由“因故不能视事”,借此下野,假意退出政坛,由李宗仁代任中华民国总统,接管蒋介石留下来的烂摊子。
李宗仁上任后,即刻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划江而治”的想法。另一个新桂系代表人物、人送外号“小诸葛”的白崇禧也随即附和道:如果中共硬要渡江,他们会是吃亏的。当时的苏联也认为:若是共产党打过长江,大概率事件会引起美国的不满,甚至会直接出兵介入战争、支持蒋介石集团,进而扩大战争范围、代表不同政见的武装力量也会搅乱战争秩序和节奏,结果则有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而威胁到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方面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南北分治,适可而止”的建议。希望战争停止于长江一线。
苏联愿意看到的是两个中国政府的存在。然而,毛泽东是一个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人!人民解放军必须打过长江去。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三野司令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员谭震林组成总前委五人指挥小组、指挥渡江作战。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考虑到战斗的需要,总前委于1949年3月22日,前移到蚌埠市郊东南方向的孙家圩子。指挥部向前移动了近300公里,更有利于快速收集掌握前线的情况、缩短上传下达的时间、以身作则、鼓舞士气,以利于指挥前线部队作战。孙家圩子这个淮河岸边的普通村庄,因为总前委的到来和不舍昼夜的工作,从此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军事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因为时任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的建议,孙家圩子总前委不久迁至合肥瑶岗。从1949年3月22日进驻到4月5日转移,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短但非常关键,渡江战役怎么打?怎么打赢?都是在这半个月内谋划的结果。由此可见,孙家圩子对渡江战役胜利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渡江战役也叫“京沪杭战役”,邓小平主持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就诞生在这里。纲要审时度势,制定了符合实际的作战方案,从宏观上把握全局,为战役的发展制定了可操作、能胜利的方法和策略。后来纲要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说明纲要在邓小平的军事生涯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蒋介石集团22年统治的覆灭。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华南、西南地区进军铺平了道路。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邓小平、陈毅、张震旧居和大食堂、会议室组成。2004年立项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地进行了恢复原貌的重修。邓小平当年用冷水洗澡的水缸还保留在原地。新建纪念馆于2008年12月26日对外开放,这样就形成了河南商丘张菜园、安徽蚌埠孙家圩子以及合肥瑶海三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齐飞)